今(103)年7月,东沙岛驻防海巡弟兄于岸际巡逻时,发现一尾模样特殊、受伤的鱼儿在近岸处载浮载沉着,通报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以下简称海管处)人员携回东沙岛野生动物保育中心饲养救治,仍因伤重死亡,经海管处研究员鑑定后证实为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新纪录鱼种---珍珠丽七夕鱼(Calloplesiops altivelis Steindachner, 1903)。
拥有特殊拟态能力的珍珠丽七夕鱼(C. altivelis),为东沙新纪录种鱼类。(杨邵闵/摄)
珍珠丽七夕鱼属七夕鱼科(Plesiopidae)、丽七夕鱼属(Calloplesiops),为夜行性小型珊瑚礁鱼种,最大体长约20公分,栖息于多孔洞裂隙的珊瑚礁岩壁、或礁块底下,以小型节肢动物、鱼类及多毛类等为主要食物,体侧扁,鳞片大,吻部可伸缩,背鳍及臀鳍向后延长,尾鳍末端呈尖形,背鳍最后的三条鳍条上有一枚眼斑;体黑褐色并满布亮蓝色小点,如散落的珍珠般,因而得名。
珍珠丽七夕鱼白天多躲藏于礁岩缝隙间,不易被发现,遭受惊吓时,会将身体前半部躲入岩缝,并展开背鳍、臀鳍及尾鳍,使其融合在一起,配合背鳍上的眼斑,外观好似海鳗从岩缝探头威吓一般,借此达到欺敌的效果。七夕鱼科鱼种多为夜行性,行踪飘忽不定且体色艳丽,长久以来一直给人们一种神祕的感觉,为极受欢迎的一种海水观赏鱼。截至目前,除了黑七夕鱼(Plesiops coeruleolineatus)、以及尖头七夕鱼(Plesiops oxycephalus)外,本次于东沙岛东岸采集的样本为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海域所记录之第3种七夕鱼科鱼种。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有着丰富的珊瑚礁生态及鱼种多样性,至于还有多少七夕鱼家族的成员生栖于此?则有待未来更进一步的调查方能解开此一谜团。(文/东沙管理站廖震亨研究员)
东沙岛东岸拥有完整的珊瑚礁生态系,其间生栖的动物种类亦相当丰富。(廖震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