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3)年7月,東沙島駐防海巡弟兄於岸際巡邏時,發現一尾模樣特殊、受傷的魚兒在近岸處載浮載沉著,通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人員攜回東沙島野生動物保育中心飼養救治,仍因傷重死亡,經海管處研究員鑑定後證實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新紀錄魚種---珍珠麗七夕魚(Calloplesiops altivelis Steindachner, 1903)。
擁有特殊擬態能力的珍珠麗七夕魚(C. altivelis),為東沙新紀錄種魚類。(楊邵閔/攝)
珍珠麗七夕魚屬七夕魚科(Plesiopidae)、麗七夕魚屬(Calloplesiops),為夜行性小型珊瑚礁魚種,最大體長約20公分,棲息於多孔洞裂隙的珊瑚礁岩壁、或礁塊底下,以小型節肢動物、魚類及多毛類等為主要食物,體側扁,鱗片大,吻部可伸縮,背鰭及臀鰭向後延長,尾鰭末端呈尖形,背鰭最後的三條鰭條上有一枚眼斑;體黑褐色並滿布亮藍色小點,如散落的珍珠般,因而得名。
珍珠麗七夕魚白天多躲藏於礁岩縫隙間,不易被發現,遭受驚嚇時,會將身體前半部躲入岩縫,並展開背鰭、臀鰭及尾鰭,使其融合在一起,配合背鰭上的眼斑,外觀好似海鰻從岩縫探頭威嚇一般,藉此達到欺敵的效果。七夕魚科魚種多為夜行性,行蹤飄忽不定且體色艷麗,長久以來一直給人們一種神祕的感覺,為極受歡迎的一種海水觀賞魚。截至目前,除了黑七夕魚(Plesiops coeruleolineatus)、以及尖頭七夕魚(Plesiops oxycephalus)外,本次於東沙島東岸採集的樣本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所記錄之第3種七夕魚科魚種。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有著豐富的珊瑚礁生態及魚種多樣性,至於還有多少七夕魚家族的成員生棲於此?則有待未來更進一步的調查方能解開此一謎團。(文/東沙管理站廖震亨研究員)
東沙島東岸擁有完整的珊瑚礁生態系,其間生棲的動物種類亦相當豐富。(廖震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