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管处5周年北中南保育研究成果发表会圆满落幕

  • 2012-10-19
  • SystemAdmin

  适逢2012国际海洋年与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以下简称海管处)成立5周年处庆,海管处于今(101)年10月5日、9日及11日假高雄中山大学、台中中兴大学与台北台湾大学办理「5周年保育研究成果发表会」。系列活动吸引三百多人到场聆听与互动,成功的以科普方式落实大众海洋环境教育。
  海管处杨模麟处长表示,海管处特别于台北、台中及高雄办理三场保育研究成果发表会,并邀请曾于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澎湖南方四岛及北方三岛等潜在海洋型国家公园进行研究的学者,以分享这些区域的海陆域生态环境、地形地质及文史资源的研究成果。
高雄场活动主题为东沙环礁国家公园的保育及形塑环境的海洋营力,活动一开始也特别邀请中研院邵广昭研究员说明海洋保护区对维持海洋资源永续的重要性,邵研究员也提出落实保护区有效管理的观念。下午场次则安排有关澎湖南方四岛的主题,介绍澎湖的玄武岩景观,四岛邻近海域为珊瑚礁种原库的重要性,及先民自海上横渡海峡,暂居四岛的相关的文史事蹟。
台中场活动主题为东沙环礁国家公园的陆域生态系,介绍有关东沙岛及潮间带的昆虫、鸟类、螺贝类与蟹类,各讲座分享的成果反应出岛屿生态的受外部环境的不稳定特性,会中也邀请台大李培芬教授针对东沙岛的生态资料经过长期监测后,说明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提高资料的分享流通与价值的有力工具。
  台北场活动主题则围绕在东沙环礁的珊瑚礁生态环境及东沙岛的可能成因,自然科学博物馆宫守业研究员间接推测东沙岛可能发育在海底火山之上,但仍认为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证明这样的推测。海管处也特别安排下午场次说明北方三岛的海域生态,其岛屿地形的喷发堆叠过程,以及特殊的岛屿生态风貌。其中,基隆鸟会沈锦丰总干事特别提出北方三岛对于物种迁徙及孵育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2010年首次在棉花屿记录到大水薙鸟的繁殖与育雏行为。
  海管处在各会场外也布置有海洋国家公园的介绍海报,并以「爱的海洋圈圈」等标语来串连散落的生态岛屿,希望再次向大众强调海洋保护区及其所串连之生物廊道重要性。海管处杨模麟处长表示,东沙环礁在2006年规划为海洋国家公园之后,其珊瑚礁生态持续受到关注,海管处也持续针对7个固定测站进行海域生态的长期监测,发现珊瑚礁的复盖率为持续恢复的现象,结果令人振奋,这5年来的保育研究成果也会作为经营管理的评估基础,并持续监测海陆域生态,希望在可期的未来能缴出更亮丽的保育成绩单。

图1.海管处5周年研究成果系列发表会于高雄中山大学率先开跑,活动开场由杨模麟处长代表致意并分享海管处未来展望。 图2. 校内外民众踊跃参加海管处5周年发表会(台中场次)。 图3. 现场民众聆听发表内容后,提问一隅(台北场次)。
图1.杨模麟处长于高雄中山
大学首场代表致意并分享海
管处未来展望。
 

图2. 校内外民众踊跃参加海
管处5周年发表会(台中场次)。

图3. 现场民众聆听发表内容
后,提问一隅(台北场次)。

图4.发表会场外陈列海洋国家公园之介绍海报1 图5.发表会场外陈列海洋国家公园之介绍海报2

 

             图4.发表会场外陈列海洋国家公园之介绍海报,使民众更进一步了解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