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鱼」
由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主办、台湾环境资讯协会承办的「97年度海洋自然保育宣导活动」,于8月8日在高雄林园举办第五场,近90名当地及来自屏东的小朋友,分成「珍珠鲍鱼」、「石斑鱼」、「赤尾青」及「乌鱼」四组,在中芸国小展开一天精彩的活动。
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林文和秘书在始业式时跟小朋友分享,海洋约佔地球表面积的70%,具有调节气候、能量传递及生物栖息等功用,提供人类丰富的生物及非生物资源。如果海洋生病了,人类也会受到影响。以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为例,从裙礁、堡礁、到环礁的地形,需要千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而珊瑚礁又有「地球生命银行」之称,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海洋。协办单位中芸国小陈有福校长表示,海洋资源很丰富,但并不是无穷尽,必须要保育才能永续利用。林园乡的大家长韩赐村乡长表示,林园有红树林及渔港,自然资源丰富,欢迎小朋友利用暑假来认识自己的家乡。高雄县政府教育处体育保健科游淑惠科长以卡通「海底总动员」的故事分享,提醒小朋友在休閒活动中不能破坏自然环境,才能与万物和谐相处。屏东县林管处育乐课彭采宸技正则表示,很高兴有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大力推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活动,与林务局推广陆域生物多样性教育相结合,「海陆双拼」下,相信台湾的自然环境会越来越好。
离学校不远处即是中芸渔港,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漫步到渔港,认识当地的渔业捕捞方式。中芸渔港属于「现捞仔」的早市,作业方式以当地人称「三脚虎仔」的船及拖网为主,「三脚虎」停在海面上以灯光诱捕鱼群,拖网则以流刺网为主,因为挂网的鱼很快就失去活力,甚至被海中的掠食者吞食,为了保持渔获新鲜,渔夫约每2小时就得收网返港,趁鲜拍卖。但这2种渔捞方式都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前者因为灯光太强烈,往往把鱼虾的眼睛照瞎,即使侥倖未被捕捉,也不易存活;而网目极小的流刺网将大、小鱼全部一网打尽,过渡的捕捞使海洋生物迅速消失。
在「圆桌会议-海洋议题大家谈」中,针对「海边的垃圾对海洋生物有哪些影响?」、「如何防止台湾海洋受到污染?」、「开发海岸地区的土地,盖工厂、楼房,对海洋生物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等议题,每一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及分享。在「黑鲔鱼和樱花虾很值钱,所以可以拼命抓,这样的作法正确吗?」议题中,小朋友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人认为这是没有公德心的作法,因为海洋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应该要把怀孕的母鱼放回海中;也有小朋友认为这种作法会让海中的黑鲔鱼及樱花虾越来越少,所以要把小鱼放回海中继续长大,否则会全部绝种。透过老师的引导及讲解,小朋友了解保护海洋资源必须是多方面的行动,包括规范渔捞方式、设置污水处理厂、不乱丢垃圾…等,而且不论是大人或小孩,都有责任为海洋保育尽一份心力。
高屏溪出海口自民国83年开始进行红树林复育工作,复育国内仅存的四种红树林植物海茄苳、水笔仔,五梨跤及榄李,湿地孕育了丰富的自然生态,招潮蟹、弹涂鱼及各种鸟类、昆虫。本次活动主办人,身兼林园乡红树林保育学会理事的陈俊强老师,利用影片及图片让小朋友对红树林有初步的认识,并带着学员亲自到红树林生态公园进行实地观察,以增加学习效果。中芸国小生态团队的带队老师们拿着实物介绍水笔仔及五梨跤胎生苗的相异之处,以及如何辨识各种红树林植物的叶子,小朋友勤劳的写笔记、提问题。有人问道:「为什么都看不到招潮蟹?」老师说每逢夏天只要一遇到台风或大雨,湿地上的动物就会被大水冲走,要好几月才能恢复生机。老师不忘叮咛,正因为生态系是如此脆落,所以更不能随便破坏。
小朋友最喜欢可以动手操作的鱼拓活动,利用墨汁及宣纸,大家都带了好几条「鱼」回家。陈俊强老师还教小朋友发挥创意及巧思,做个「年年有馀」的年历。并提醒小小朋友,唯有做好海洋保育工作,大家才能年年有「鱼」,为今天的活动下了最好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