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床里的小不点儿—双叶腹瓢鰕虎

  • 2014-04-29
  • SystemAdmin

东沙岛西岸及北岸一带,由于海草床遍布、水域平浅,无风无浪的春夏季节正是采集观察海草床生物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生栖于海草床的动物有两种主要的求生模式,其一为利用拟态(Mimicry)来混淆猎食者,其二则是利用细小的体型优势,以便逃窜于如迷宫般的海草丛间,并借此来躲避敌害,并偷袭饵料生物。本文介绍的主角---双叶腹瓢鰕虎(Pleurosicya bilobata Koumans, 1941)就是利用细小身躯在海草床中生活的极佳例子。

身形细小的双叶腹瓢鰕虎 (P. bilobata),体表满布褐色点状色素胞。(洪登富/摄)
身形细小的双叶腹瓢鰕虎 (P. bilobata),体表满布褐色点状色素胞。(洪登富/摄)


  双叶腹瓢鰕虎属于鰕虎科(Gobiidae)、腹瓢鰕虎属(Pleurosicya)鱼类,目前全世界已发表之该属鱼种多以珊瑚礁海域为其栖地,并于石珊瑚或软珊瑚的表面躲藏栖息,唯独双叶腹瓢鰕虎例外,其选择了以海草床做为生栖场所,于同属鱼类中算是特立独行之鱼种。双叶腹瓢鰕虎主要分布于印度至毛里求斯,北限至琉球一带,体色呈褐色至橘红色,第2背鳍后端基部有1明显之黑斑,体型细小纵扁,最大体长仅约3公分。平日不好游动,依附于海草叶片上,以小型甲壳类或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东沙岛小潟湖口至北岸一带有着绵延的海草床,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亦极丰富,为目前较易发现双叶腹瓢鰕虎之水域,但整体来说,其生物量仍相当稀少。

栖息于海草叶片上之情形。(王荃宥/摄)
栖息于海草叶片上之情形。(王荃宥/摄)


  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有着丰富多变的海洋生态环境,沙滩、珊瑚礁及海草床为最主要之海洋生物栖地类型。目前研究资料显示,在这几种生态系中,沙滩型栖地以沙鳢科(Kraemeriidae)之穴沙鳢(Kraemeria cunicularia)为体型最小之鱼类(最大体长约3.5公分);最小之珊瑚礁鱼种则仍由虾虎科(Gobiidae)之正小磨鰕虎(Trimmatom nanus)居冠(最大体长仅1公分),而说到海草床上最迷你的小不点儿,则非本文之主角---双叶腹瓢鰕虎莫属了。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为海洋生物的宝库,生物多样性高,可谓处处充满惊喜,有时不妨缩小视野,以小动物微观的眼光来看世界,对动物行为、生态及微栖地环境的认识反而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及感受。(文/东沙管理站廖震亨约聘研究员)

东沙岛卫星图(来源:google map) 东沙岛西岸的海草床浅水区,为双叶腹瓢鰕虎的主要栖息地。(廖震亨/摄)
东沙岛全貌,其中围绕一小潟湖,开口位
于岛屿西侧。(来源:google map)
东沙岛西岸的海草床浅水区,为双叶腹瓢
鰕虎的主要栖息地。(廖震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