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域生态极为丰富的东沙环礁海域,夜间的潮间带可谓热闹异常,许多夜行性的动物都会趁着这时候来到沿岸浅水域,或觅食、或活动,拿起手电漫步其间,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研究员日前于东沙岛北岸珊瑚复育区进行夜间生物调查时,采集到一尾细身飞鱼属(Hirundichthys)飞鱼之幼鱼,其鲜黄色、宽大的胸鳍及腹鳍,镶着醒目的黑边,于海中游动的姿态宛如翩翩飞舞的蝴蝶般,煞是有趣。
采集到的细身飞鱼属(Hirundichthys sp.)幼鱼体长约1.5公分,胸鳍及腹鳍展开时,宛如蝴蝶于海中飞舞一般。(廖震亨/摄)
飞鱼科(Exocoetidae)鱼种皆为大洋洄游性鱼种,生活于开放水域,以及潮流畅通的近海或浅海域表水层。幼鱼游泳能力较弱,随波逐流,长成后为躲避掠食者之攻击,行动相当敏捷迅速,其受惊吓时会利用其特化的胸鳍、配合腹鳍及尾鳍跃出水面作长距离的滑翔动作,滑翔时各鳍分工合作,尾鳍为推动前进之动力来源,胸鳍腹鳍维持于空中平衡及飘浮,飞行距离最远可达400米之遥,因而将此大类鱼种通称为飞鱼。飞鱼科鱼种主要以甲壳类幼生等浮游动物为食。所产下的卵团具有黏丝,可附着于海中漂流物或海藻上。
细身飞鱼属飞鱼体型较其他飞鱼科鱼种细长,因而得名。台湾目前有纪录的细身飞鱼属飞鱼有三种,分别为Hirundichthys oxycephalus尖头细身飞鱼、H. rondeletii隆氏细身飞鱼、以及H. speculiger尖鳍细身飞鱼等,主要分布于台湾东部海域20米以浅之水层中。飞鱼幼鱼之游泳能力较弱,因而有机会在岸边缓流处被发现。
飞鱼科鱼种为海中多种大型掠食性鱼类之饵料生物,在大洋生态系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洄游状态往往直接影响着大型鱼种之摄食洄游路径。目前台湾飞鱼科的鱼类成员约有25种,但于东沙岛附近海域出现的种类仍不明了。船只在东沙环礁海域航行时,往往可看到它们受惊吓而跃出水面,群聚数量虽然丰富,但未有研究团队进行相关之鱼种、生态调查,甚为可惜。
本次于东沙岛北岸采集的样本为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海域所记录之第1笔飞鱼科鱼种资料,大洋性鱼类行踪飘忽不定、泳速快,其调查一向有其困难点。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有着特殊的环礁地形、更孕育了丰富的鱼种多样性,环礁外陡降的大陆斜坡,直接与大洋性鱼类的家相连结,是难得的生态环境。至于东沙环礁国家公园还有多少飞鱼家族的成员在此生栖逗留?则待未来更进一步的调查才能有所了解。 (文/解说教育课廖震亨)
东沙岛周边海域与大洋生态系近在咫尺,许多大洋性鱼种偶而也会出现在附近,尤其是幼生时期。(廖震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