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海草床的宝石-翡翠蜑螺

  • 2011-10-28
  • SystemAdmin

当检视我的压箱贝壳标本,眼尖的人会发现我的翡翠蜑螺的采集地竟然在高雄弥陀的海边,如果去过高雄弥陀,你会发现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渔塭,连着长长的海堤,过了堤外就是堆满消波块的沙滩,我就是在这里捡到我这一生中第一颗翡翠蜑螺,那只是一个空壳,虽然我每次来总是希望能再捡到一颗,当然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之后再也没看过它,偶而听说绿岛有它,但是我无法理解,绿岛和弥陀的栖地怎么会有关连。直到认识了东沙岛,在潟湖里的海草床找到了它,同时也解开我心中多年的谜。
海草上的活宝石-翡翠蜑螺(汪秀敏拍摄)
海草上的活宝石-翡翠蜑螺(汪秀敏拍摄)

一开始是在中兴大学念博士班的承录,兴冲冲的从东沙打电话传回来东沙有翡翠蜑螺的讯息,苏小弟登岛帮我带回来第一只标本,圆圆的工作就是确认分子资料后,小铭开始记录,实验室开始从收集来的文献,一步一步整理出翡翠蜑螺的生态及生活史的资讯,这才知道这些一颗颗美丽剔透,如翡翠宝石般的生物一定要住在海草上,而且从食衣住行的都和海草紧密相连。
翡翠蜑螺碧绿点缀白斑条纹的壳色,并不是偶然,如果你站在退潮后的海草床上,阳光闪耀的波影下,你会发现翡翠蜑螺的充分利用海草给他的保护色,提供了百分之百的掩护。海草的叶片,除提供了它的多元立体的活动栖息空间和和隐蔽的栖所,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的来源。
翡翠蜑螺的壳色碧绿点缀着'白斑条纹(汪秀敏拍摄)

翡翠蜑螺的壳色碧绿点缀着'白斑条纹(汪秀敏拍摄)

我们熟知的渔舟蜑螺或石蜑螺在摄食的时候,是以齿舌从岩石、底泥或水生植物的表面刮食微细藻类,但是属于水彩蜑螺属( Smaragdia )翡翠蜑螺的摄食方式大不相同,而发展出适应栖息在海草床的摄食方式。我们先看看其他蜑螺的齿舌,可以看到最靠近边缘齿的是一排侧齿特化变大的锐利齿突,成为刮食底藻的利器,这一个特化的趋势在水彩蜑螺的成员更是明显而夸张,侧齿的齿突发展得更大而锐利。为什么他们要有大型化且锐利的侧齿呢? 原因是水彩蜑螺利用侧齿来穿刺海草的表皮细胞,因为被子植物的纤维素细胞壁相对于藻类是坚韧的,并且耐酶消化,所以水彩蜑螺会用的齿舌穿刺刮破海草的纤维表皮,再吸取海草的原生质,这个特点是他演化成功适应海草床的关键,因为这个特征,分类学家把他独立成水彩蜑螺亚科(Smaragdiinae)。
翡翠蜑螺啃食过的痕迹(汪秀敏拍摄)
翡翠蜑螺啃食过的痕迹(汪秀敏拍摄)

翡翠蜑螺和其它的蜑螺一般都是雌雄异体,但是他们不会产生具有碳酸钙外壳的卵鞘,当我们小心的检视海草的叶片,会看到一颗颗透明的圆形的果冻胶,那就是翡翠蜑螺的卵块,透过透明的卵块里面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胚胎的发育,这些活力十足的胚胎会发育到披面幼虫期后,再突破卵鞘开始随着潮汐和洋流它进行浮游生活,寻找下一片海草叶片附苗,开始它的和海草床的亲密生活。

透明圆形果冻胶-翡翠蜑螺的卵块(汪秀敏拍摄)
透明圆形果冻胶-翡翠蜑螺的卵块(汪秀敏拍摄)

我的标本中的第一颗翡翠蜑螺,是我大二时在弥陀海边捡的,翻阅高雄县志可以看到以前阿公店溪出海口是一大片的潟湖,一路连接到永安湿地、兴达港,日据时代修路围堤改变了河道,填海造陆、筑堤成塭、填海盖电厂,天然的海岸湿地消失,潟湖的环境改变,当然翡翠蜑螺就从台湾西海岸消失了。
我们已经失去西海岸的翡翠活宝石,那是不是应该要好好珍惜东沙潟湖的这一群宝贝,不要让他们再度变成下一个回忆。

Phylum: Mollusca - (Linnaeus, 1758) Cuvier, 1795
Class: Gastropoda - Cuvier, 1795-
Order: Neritimorpha - Cox & Knight, 1960
Family: Neritidae - Rafinesque, 1815
Subfamily: Smaragdiinae 
•Genus: Smaragdia Issel, 1869•Specific name rangiana - (Recluz, 1842)
•Scientific name: - Smaragdia rangiana (Recluz, 1842)
Issel A. (1869). Malacologia del Mar Rosso. Ricerche zoologiche e paleontologiche.
pp. I-XI, 1-387, Plates I-V. Pisa. page 212. (Italian)

文:高雄医学大学/黄彦铭  林怡如 苏俊育 邱郁文
本文转载自邱郁文博士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