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期限 | 2012-12-31 ~ 2013-12-30 | ||
---|---|---|---|
研究名稱 | 東沙島海洋生物培育系統規劃(二) | ||
受託單位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 | ||
計畫主持人 | 陳慧如 | ||
協同主持人 | |||
計畫顧問 | |||
參與計畫人員 | |||
關鍵詞 | 東沙島、生物培育 | ||
摘要 | 東沙環礁自1998全球性的海水暖化事件後,珊瑚礁生態受嚴重衝擊,本計畫針對目前亟需進行復育的物種進行繁養殖試驗,以恢復海洋生態的平衡。 本年度利用野外監測配合顯微鏡檢調查東沙珊瑚產卵的變化,調查結果顯示東沙珊瑚產卵多在大潮後,且水溫需達27℃以上且維持一段時間後發生。本年度珊瑚產卵觀察到二個時間,農曆三月十九日角星(Goniastrea retiformis)珊瑚產卵,其他多數珊瑚則發生在溫度較穩定的農曆4月21日以後。 本年度珊瑚培育新增215株,累計總數達1,053株。環礁潟湖中塊礁的珊瑚移植存活率較東沙島北岸珊瑚培育區低,約僅有60%,死亡原因多為白化或傾倒造成藻類覆蓋死亡。培育的軸孔珊瑚聚集生物的效果已成長二年以上的珊瑚較佳,具有較多的孔隙可提供生物躲避,最早進駐的生物包含二枚貝、雀鯛、天竺鯛、蝦虎魚等。 本年度透過與國立中山大學及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MOU合作,成功培育諾亞硨磲、長硨磲及馬蹄鐘螺,運送過程存活率可達80-90%,透過分析也發現東沙環礁海域的硨磲貝的繁殖季節應在5-6月,其後生殖腺日漸萎縮。 未來將以發展東沙島自行進行螺貝類及其他指標生物復育為目標,避免生物在運送過程中的死亡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