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沙島四周廣大海域的海草床上,散佈著許多的饅頭海星(Culcita novaeguineae),在海星家族中屬於較大體型,動輒20-30公分的碩大個體,加上紅、黃、藍等多變的體色,在綠色的海床想不發現牠的蹤跡也難。
幼體時的饅頭海星為了方便在礁石間尋找藻類為食,因此擁有扁平的身軀,長大後則由於沒有一般海星捕食貝類的需求,因此腕足退化變的不明顯,加上胖胖的體型,因此只能約略看出五角形的身軀,食性也由藻食性偏向攝食珊瑚活體。
由於饅頭海星的身體富含石灰質成分,鮮少受到海洋生物威脅,主要的天敵是大法螺和油彩蠟膜蝦。大法螺最大可達50公分,主要攝食各種海星,會將海星整隻吞食,但因大法螺的貝殼形狀極具觀賞價值,且常被當作宗教儀式中的法器而被濫捕,目前海中數量已十分稀少;油彩蠟膜蝦大小雖只有5公分左右,卻會直接啃食海星,因其擁有美麗的外型,常被觀賞業者捕撈販賣至水族館,野外族群數量驟減。少了這兩個殺手,所以饅頭海星才會大量出現在東沙島周邊。
奇怪的是以珊瑚活體為主食的饅頭海星,卻廣泛的四處散佈在海草床上,是否為了尋找珊瑚作為食物而在遷移的路途上,還是食性仍然以藻類為主,需要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保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