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測環礁棲地變遷 - 遙測東沙

  • 2017-03-31
  • 海管處

世界上極少數形狀完整的環礁-東沙環礁
東沙環礁位於南海北端,直徑約25公里,形成時間約萬年。擁有島嶼、瀉湖、潮間帶、海草床、珊瑚礁與大洋等不同的生態棲地。東沙環礁是世界上少數形狀完整的環礁之一。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面積約35萬餘公頃,民國96年公告成立為第7個國家公園,也是第1個海洋型國家公園。環境多樣孕育近700種魚類,1,000種以上珊瑚、螺、貝、蟹、大型藻類等海洋生物,是極具珍貴價值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東沙外環礁更為優良的珊瑚生長環境,加上南海內波帶來的湧升冷水,具有全球海水暖化及酸化變遷下的庇護優勢。

衛星影像分類與地真調查
東沙環礁由於地處偏遠,少受人為干擾,擁有獨立生態系與豐富生物多樣性。由於環礁範圍廣大,船隻不易到達,相當適合使用光學衛星影像調查東沙礁台的環境變化。根據衛星影像,東沙環礁可被區分為數類棲地,例如珊瑚、海草、泥沙、礁石等不同環境。運用衛星影像進行初步分類,再配合地面真實調查成果,以逐步建立東沙環礁棲地環境空間分布資訊。

經過比對衛星影像與地真調查成果,可發現許多東沙特殊的棲地環境。例如,透過衛星影像可發現東沙環礁北側礁台密集分布的團塊珊瑚,環礁南側的珊瑚變遷帶,塊礁上的舊有工作平台,與環礁東側的海草分布區。

 

2017 03 31 01
Google衛星影像(大尺度) 團塊珊瑚(長度約5公里)
2017 03 31 02
WorldView-2衛星影像(50 cm/pixel)

 

2017 03 31 03
水面影像(中尺度)
2017 03 31 04
水下影像

 

2017 03 31 05
水面影像(中尺度)
2017 03 31 06
水下影像

  

2017 03 31 07
福衛2號衛星影像
2017 03 31 08
SPOT-5衛星影像

 

2017 03 31 09
水下影像(珊瑚團蓋率近100%)
2017 03 31 10
水下影像(珊瑚團蓋率近10%)
2017 03 31 11
空拍照片影像
2017 03 31 12
水下影像

 

2017 03 31 13

東沙歷年衛星影像 - 福衛2號衛星影像

2017 03 31 14

東沙衛星影像分析 - 福衛2號衛星分析影像

 

衛星觀測的優勢  

2017 03 31 15
衛星影像應用-海藻監測
2017 03 31 16
衛星影像應用-海草棲地監測

 

運用遙測監控棲地變化
從95至102年的衛星影像分類結果發現,珊瑚、海草、泥沙、珊瑚碎礫的分布範圍處於持續消長的改變循環。北側礁台與環礁內側的變化幅度相對較明顯,經過衛星影像與現場調查比對,發現多為珊瑚與海草的環境棲地。而珊瑚與海草的覆蓋度變化,主要與大環境的改變有關,例如水溫、光照、營養鹽等原因。

2017 03 31 17

 

103年成立東沙海洋研究中心,逐一探討環礁的生態、環境與發育史。分析近年SPOT及福衛2號衛星影像顯示,海草覆蓋範圍約為9千公頃,受季節條件增減,大至以1年為變動週期;珊瑚覆蓋範圍近4千公頃,受全球海水酸化及暖化影響,可能出現降低趨勢。103年6至9月間在北側及東北側礁台出現海草消失現象,面積推估為2500公頃,約為近百個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類似情形在過去20年未曾發現,也將持續進行東沙環礁整體棲地變遷之監測與研究,以進一步蒐集並探討東沙環礁所釋出的環境訊息,提供為經營及永續管理的重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