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未知的領域—東沙環礁大型洄游魚類調查(一)

  • 2015-07-29
  • 海管處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座落於南海北方,為一直徑約25公里,近乎圓形的標準環礁地形。環礁內海域多為淺灘,水流交換率較差;環礁外則為開放型海域,向外延伸之大陸棚坡度較陡,海域深度變化急劇,大洋性生態系近在咫尺。東沙環礁為南海北部唯一大型的環礁地形,位於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東亞大陸淺海區生物南北流通的過渡區域,更是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洋生物地理分布的交會點,在生物多樣性、及生物地理學方面的研究上,皆具有相當關鍵的地位。  

東沙環礁外碎浪區向外延伸,海底地形陡降,大洋生態系近在咫尺
東沙環礁外碎浪區向外延伸,海底地形陡降,大洋生態系近在咫尺


  長久以來,國內外學者專家爭相造訪東沙環礁,各項海域生態相關研究也不斷進行著,目前東沙環礁內、外淺水域至今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魚類背景資料,但是針對環礁外陸棚至大洋區的魚種研究仍未有明顯進展。中、大型洄游性魚種為珊瑚礁生態系食物鏈高階、或頂級消費者,包括了洄游性的鯊、鰹鮪、旗魚、鱪、鰆、鯖、鰺、鮻子魚類等,這些掠食魚種多有其固定之洄游攝食路徑,但生性膽怯謹慎,泳速極快,且生棲水層深度變化大,以目前登島研究團隊常使用之潛水觀察,或小型網具採集之方式幾乎無法清楚記錄到它們,更遑論分辨其種類及族群量。

大型洄游性魚類---鰺科魚種於東沙環礁海域群聚數量相當豐富
大型洄游性魚類---鰺科魚種於東沙環礁海域群聚數量相當豐富

  有鑑於此,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由104年5月起,特與「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宋克義教授、「台東水產試驗所」江偉全博士共同合作執行「東沙海域大型洄游魚類洄游路徑調查計畫」,利用釣捕釋回(catch and release)之方式,進行大型洄游性魚類衛星發報器標識工作,期望透過發報器傳送之資料,瞭解當地海域大型洄游魚類之基本生活狀況及洄游路徑,以解開東沙環礁海域在其洄游路徑中扮演角色之謎。(本研究相關成果將陸續刊載於本處「生態保育」專頁)(文/解說教育課廖震亨)


解說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