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4月12日研究團隊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進行東沙島周邊海域軟骨魚類資源調查時,下午4時左右,潮位屬滿潮,在東沙島第二據點消波塊邊緣1.5公尺深處水域捕獲有海洋中的老虎之稱的鼬鯊Galeocerdo cuvier1尾,雌性,記錄體長232cm、尾鰭前長171cm、尾叉長188cm。從該魚相關特徵來看,幾可認定這是本園區的新記錄種。
鼬鯊的分布,廣泛出現於全球大洋亞熱帶及溫帶海域間,臺灣西南及東北海域均有其蹤跡。其生態習性,經常出現在河口區域、珊瑚礁區或潟湖區、外洋島嶼外圍水域。其具有垂直洄游習性,白天在深水域活動,夜間則至水表層或淺水域捕食。在鯊魚中,其食性可視為廣泛,且有在胃中發現垃圾、金屬片與麻布袋的紀錄。鼬鯊為卵胎生,每胎產仔10~82尾,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60-104公分。此外,魚翅食品的消耗與過漁現象使得鼬鯊被IUCN視為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NT)。
"Scarface-tigershark"。使用來自 維基共享資源
-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carface-tigershark.jpg#/media/File:Scarface-tigershark.jpg 的 知識共享 署名 2.5 條款授權
鼬鯊的分布,廣泛出現於全球大洋亞熱帶及溫帶海域間,臺灣西南及東北海域均有其蹤跡。其生態習性,經常出現在河口區域、珊瑚礁區或潟湖區、外洋島嶼外圍水域。其具有垂直洄游習性,白天在深水域活動,夜間則至水表層或淺水域捕食。在鯊魚中,其食性可視為廣泛,且有在胃中發現垃圾、金屬片與麻布袋的紀錄。鼬鯊為卵胎生,每胎產仔10~82尾,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60-104公分。此外,魚翅食品的消耗與過漁現象使得鼬鯊被IUCN視為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NT)。
穩定鼬鯊情形(成大研發基金會研究團隊提供)
東沙管理站(含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