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周邊青鬱的海草床,是海洋生物撫育幼生的良好處所之一(圖片來源/陳慧如) |
尖齒檸檬鯊幼鯊常出沒在海草床覓食。(圖片來源/陳餘鋆) |
檸檬鯊為真鯊科檸檬鯊屬,最大體型可達3公尺多,在分類上共有尖齒檸檬鯊(又稱犂鰭檸檬鮫)及短吻檸檬鯊(又稱美洲檸檬鯊)二種,Schultz et al.,(2008)利用地理親源去探討二種檸檬鯊的關係,發現尖齒檸檬鯊最早是由澳洲開始起源至臺灣南部,而二者的分化發生在法屬波里尼西亞,並開始產生隔離,進而種化出短吻檸檬鯊;短吻檸檬鯊分布以墨西哥及美洲等海域為主,在美國Bimini島有相當透徹的研究,是目前世界上最豐富的鯊魚研究資料庫,但尖齒檸檬鯊研究相當少,僅有少數報告指出尖齒檸檬鯊在島與島間經常有遺傳上的差異,多以沿岸洄游為主,像幾年前在臺灣常見到的檸檬活鯊展示的主角就是尖齒檸檬鯊。
為解開東沙島檸檬鯊的秘密,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1年開始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王建平教授團隊進行東沙檸檬鯊的資源調查,歷時一年多的調查結果,初步發現東沙島周邊檸檬鯊的幼鯊族群量約在300-400尾間,目前記錄到的體型多在60-100公分,多為3齡內幼鯊。
研究團隊進行鯊魚的型質測量工作。(圖片來源/陳餘鋆) |
測量與採樣後的幼鯊先放回定置網中觀察,確定狀態穩定 |
東沙島周邊有一千多公頃的海草床,島內有小潟湖並有一開口與環礁潟湖相通,適合檸檬鯊繁殖,島邊也曾在春季發現成鯊進入海草床洄游,推測可能是為了進行生殖行為。在溫暖的季節幼鯊會出現沿著海岸邊緣洄游,並會透過漲潮時分進入廣大的海草床覓食,因此在東沙島西側潟湖口很容易觀察到它們的身影。研究更發現檸檬鯊族群未經擴張模式,推測東沙海域的檸檬鯊長期維持在近岸海域棲息,並未離開東沙進行長程的海域洄游,而島嶼的隔離特性,也讓它們在親緣關係的分析上形成一個獨立的單系群,未來這些鯊魚的資源現況、移動路徑、生殖、行為等也都將持續進行研究。
海草葉片是調查過程中要克服的問題之一,研究團隊正在清除被海草葉片塞滿的網具。(圖片來源/陳餘鋆) |
魟魚也是海草床的常客之一。(圖片來源/陳慧如) |
鯊魚在海洋生態上具有重要的角色,是海洋健康的守護者之一,但因經濟價值高,致全球各地都發生過度捕撈的情形,破壞了整體海洋生態系的平衡,目前許多國家也都針對鯊魚進行保育工作,例如成立海洋保護區或是針對特定物種進行保護;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是我國目前可以觀察到鯊魚生態的最好地點之一,此外也有其他豐富的軟骨魚類,讓我們一起期望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為我國鯊魚的保育基地,透過環境教育,讓下一代一起守護海洋資源。
保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