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的東北季風吹送下,東沙島潟湖沙灘出現不明的膠狀物體,經過高雄醫學大學邱郁文老師的進一步比對分析,確認這是俗稱飛魷的菱鰭魷卵塊,這個發現透露,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附近海域可能也是菱鰭魷的產卵場。
菱鰭魷(飛魷)是一種一年生的大型的頭足類,分佈於世界三大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通常棲息在300米以下的海域,因其族群分佈廣闊且不易大量捕獲,因此對其生態及生活史仍不明瞭。在日本中部及南部海域表水層常可發現菱鰭魷的漂浮卵塊,台北、蘇澳、台東、澎湖等海岸曾有民眾發現菱鰭魷擱淺的紀錄,亦曾發現卵塊,而印尼的蘇拉維西南部水域也曾記錄到的兩米長,15公分直徑的卵塊,此次是首次在東沙海域發現卵塊,證明附近海域有菱鰭魷的分佈。由於日本海、沖繩海域是菱鰭魷的主要漁場之ㄧ,因此以往的研究多半是由日本方面進行,對於其在我國海域的生活史、洄游路徑及族群分佈等,仍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在海洋國家公園處理處成立後,除進行陸海域資源的復育工作,亦積極調查資源現狀,因此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已陸續有新的發現。在氣候變遷下,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的果已陸續反應給人類,保育工作應是刻不容緩,支持成立海洋生態保護區,將是我們愛地球的具體行動之ㄧ。
有關高雄醫學大學邱郁文團隊發現菱鰭魷的精采程序,請上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入口網站(http://www.marine.gov.tw/)-生態保育-海洋保育新知-海洋知識,參考「海龍王的粉條-闖入東沙潟湖的飛魷卵塊」一文。
圖一、在東沙島潟湖沙灘上發現的長條狀膠塊。 | 圖二、剛孵化的小菱鰭魷 |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