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管處表示在1998年的全球珊瑚大白化事件中,東沙環礁的珊瑚礁生態嚴重受損,直至今日,雖已日漸恢復,但環礁潟湖中的分枝型軸孔珊瑚復原緩慢。由於分枝型的軸孔珊瑚形成的三度立體空間可提供生物安全的棲息空間,對生物資源的恢復有很大的助益,因此為目前主要復育的物種。初期海管處人員在經過棲地的現況調查與尋找適合做為移植的耐熱品系珊瑚後,發現利用植物扦插方式在珊瑚礁塊的孔隙間無性培育珊瑚分枝,不僅存活率高且成長迅速,水下操作容易且移植成本亦較低,適合目前的大範圍的海域復育工作。而經過調查,這些分株培育的軸孔珊瑚,在第二年的已形成緻密的空間可有效的吸引各種生物進駐,更在此次珊瑚產卵調查中發現培育三年,成長超過50公分的珊瑚群體也一同加入有性生殖的行列。
海管處目前的復育策略是希望能在東沙環礁潟湖內建立10個分株復育的基地,並透過點線面的連結提高珊瑚的有效族群數後,透過珊瑚有性生殖的方式來自行恢復族群量,進而建立一個適合生物棲息的空間。此外為了恢復棲地的生態,海管處也與國立中山大學及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一同合作進行藻食性生物的復育,目前已成功復育硨渠貝及馬蹄鐘螺,並將培育至適當大小後,放流至鄰近海域。
東沙環礁位居南海北端,在遼闊的大海中,猶如一座珍貴的綠洲,為海洋延續生命,而珍貴的海洋生態更吸引研究學者紛紛前往探索生命奧妙。國家公園的成立讓海管處肩負保育與復育的重責大任,目前的保育成效讓海管處同仁更期許未來,能再創東沙榮景。
海管處人員利用珊瑚分株扦插的方式進行珊 |
經過三年的培育,珊瑚已成長為一個小群體 |
培育兩年的分枝型軸孔珊瑚形成緻密的立 |
培育三年的軸孔珊瑚,在今年發現加入珊瑚 |
馬蹄鐘螺可清除附著性藻類,幫助珊瑚苗 |
培育8個月的硨渠貝種苗 |
保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