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8月23日,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發現綠蠵龜上岸產卵,在經過50多天的等待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研究人員以挖掘調查方式,終於確認綠蠵龜產卵有成功孵化小海龜的圓滿結局。
海龜為世界瀕臨絕種之保育類動物之一,全世界共有7種海龜,多分布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出沒的海龜有實際記錄到的共有2種,分別是綠蠵龜與玳瑁等。自2007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成立,即與東沙指揮部密切合作推展海洋資源保育,並極力保護陸域生態環境,於今(100)年8月23日首次紀錄到綠蠵龜上岸產卵。經由海管處東沙管理站同仁持續監測該卵窩孵化情形,於10月18日發現該卵窩有小海龜孵化跡象,證實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可成為綠蠵龜產卵的重要棲地。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擁有廣大以及未受人為干擾的沙灘,是海龜最佳的產卵棲地,其海域則更具有面積廣大的海草床與珊瑚礁,可提供海龜充足的食物來源。然而,過去數十年來,由於外籍漁船經常以不當漁法捕撈海洋自然資源,並獵捕大量海龜,使得海龜在東沙島上岸的目擊紀錄很少,在這之前,僅在1995年時有一筆海龜(玳瑁)上岸產卵的紀錄,而其餘時候,多為海龜誤觸漁網而被救援的紀錄。
96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後,海管處即與東沙指揮部密切合作,除強力驅離越界漁船外,也極力保護東沙島的陸域環境。在2011年8月23日的午夜,綠蠵龜在東沙島第八據點沙灘上岸產卵(綠蠵龜目前在世界各地都面臨著生存的威脅,是全球保育所關注的重要物種),這可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自成立以來,第一筆海龜上岸產卵的正式紀錄。由於每窩龜卵孵化期約為50天,但會因為沙溫而提早或延遲孵化時間,而該卵窩預計孵化時間為100年10月9日,因此海管處東沙管理站自100年10月8日起監控龜卵孵化情形,直至10月18日紀錄到有小海龜孵化跡象,證實該卵窩經歷9月28日的尼莎颱風、10月10日的班彥颱風以及因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而造成的連續大雨,大部份的龜卵仍順利孵化完成。
本次的龜卵孵化紀錄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首次證實綠蠵龜復育成效,由於小綠蠵龜需20年的時間才會成熟,且1000隻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只有1隻可以順利長大為成龜,再回到這片沙灘產卵,因此這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龜保育的第一步,也是支持國家公園持續保育的重要一步。
海龜為世界瀕臨絕種之保育類動物之一,全世界共有7種海龜,多分布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出沒的海龜有實際記錄到的共有2種,分別是綠蠵龜與玳瑁等。自2007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成立,即與東沙指揮部密切合作推展海洋資源保育,並極力保護陸域生態環境,於今(100)年8月23日首次紀錄到綠蠵龜上岸產卵。經由海管處東沙管理站同仁持續監測該卵窩孵化情形,於10月18日發現該卵窩有小海龜孵化跡象,證實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可成為綠蠵龜產卵的重要棲地。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擁有廣大以及未受人為干擾的沙灘,是海龜最佳的產卵棲地,其海域則更具有面積廣大的海草床與珊瑚礁,可提供海龜充足的食物來源。然而,過去數十年來,由於外籍漁船經常以不當漁法捕撈海洋自然資源,並獵捕大量海龜,使得海龜在東沙島上岸的目擊紀錄很少,在這之前,僅在1995年時有一筆海龜(玳瑁)上岸產卵的紀錄,而其餘時候,多為海龜誤觸漁網而被救援的紀錄。
96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後,海管處即與東沙指揮部密切合作,除強力驅離越界漁船外,也極力保護東沙島的陸域環境。在2011年8月23日的午夜,綠蠵龜在東沙島第八據點沙灘上岸產卵(綠蠵龜目前在世界各地都面臨著生存的威脅,是全球保育所關注的重要物種),這可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自成立以來,第一筆海龜上岸產卵的正式紀錄。由於每窩龜卵孵化期約為50天,但會因為沙溫而提早或延遲孵化時間,而該卵窩預計孵化時間為100年10月9日,因此海管處東沙管理站自100年10月8日起監控龜卵孵化情形,直至10月18日紀錄到有小海龜孵化跡象,證實該卵窩經歷9月28日的尼莎颱風、10月10日的班彥颱風以及因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而造成的連續大雨,大部份的龜卵仍順利孵化完成。
本次的龜卵孵化紀錄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首次證實綠蠵龜復育成效,由於小綠蠵龜需20年的時間才會成熟,且1000隻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只有1隻可以順利長大為成龜,再回到這片沙灘產卵,因此這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龜保育的第一步,也是支持國家公園持續保育的重要一步。
圖一、海龜上岸產卵卵窩定位樁。 | 圖二、10月13日查看定位樁因颱風侵襲沙灘改變而流失。 |
圖三、利用衛星定位及鏟子清除上層沙子。 | 圖四、利用人工挖掘方式向下搜尋海龜龜卵。 |
圖五、最後挖掘到卵窩深度70公分並研判已無龜卵。 | 圖六、經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研判小海龜已經孵化出來。 |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