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研究成果豐碩 海管處科博館共締良緣

  • 2014-04-20
  • 海管處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今(4月19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理102年度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及澎湖南方四島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會。活動由營建署與現場來賓共同見證海管處與科博館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作為開端,為海洋生態保育研究及環境教育的推動添加更厚實的力量。

  海管處楊模麟處長表示,本次活動首先要感謝科博館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更重要的是雙方能夠藉由MOU的簽訂締結密切的夥伴關係。科博館有一流的典藏設施,最先進的媒體展示和播映設備,更有廣大的參訪客群。未來科博館不僅可協助海管處研究所採集標本的典藏或展示,藉助它的場地設施與人力,海管處推動海洋科普的環境教育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海管處在保育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應該是同時將艱澀的科學文獻轉化成通俗的科普解說書籍,包括東沙珊瑚圖鑑、潛往南方四島,還有澎湖南方四島地質旅行等,一般民眾能透過這些出版物,更深入了解東沙和澎湖南方四島的環境和生態。所以這次活動特別請臺灣大學陳文山教授與海生館研究團隊楊志仁及楊清閔先生進行澎湖南方四島的玄武岩地質與珊瑚礁生態的成果與新書分享。海管處也透過有獎徵答提高民眾對南方四島的熟悉,會場氣氛相當熱烈。

  至於過去一年來海管處所委託之研究成果主要的新發現,在東沙環礁的演化歷史方面,發現北側環礁約在八千年前開始堆積,但是架構與典型的環礁不甚相同,未來有很大的探索空間;東沙島潟湖口周邊為海草床居多且水淺,是成鯊孵育下一代與幼鯊覓食成長的優良場所。而東沙島的植被、淡水與陸地,對東亞的候鳥群提供休息與覓食的服務功能。澎湖南方四島則是千萬年前玄武岩火山噴發後保留至今的天然地質教室,而海面下的玄武岩則成為珊瑚生長的基底並發展出繽紛的海底生態,至今成為澎湖地區重要的種原庫。

  海管處表示,海洋國家公園將秉持保育的原則,持續進行多元的研究調查,透過與科博館、臺博館、海生館、中山大學及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等夥伴的正向互惠合作,提供海洋人才的培訓,科學研究的整合,並拓展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與澎湖南方四島的教育娛樂服務能量,更期望以此培育國人的海洋意識,使環境資源永續經營。另外對海管處出版解說叢書有興趣的民眾,可在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青年書局、高雄市野鳥學會、國立臺灣博物館,及海管處解說服務中心進行洽詢(海管處電話:07-3601898)與購買。

東沙礁台水深淺於兩米,珊瑚區覆蓋率相當良好
東沙礁台水深淺於兩米,珊瑚區覆蓋率相當良好

玄武岩火山噴發冷卻後所形成之方山地景

玄武岩火山噴發冷卻後所形成之方山地景

澎湖南方四島之傳統聚落多依傍山勢低凹處聚集,多為坐山觀水的格式以躲避強勢的東北季風(東嶼坪嶼,右上角為西嶼坪嶼) 西吉嶼柱狀玄武岩景觀

澎湖南方四島之傳統聚落多依傍山勢低凹處
聚集,多為坐山觀水的格式以躲避強勢的東
北季風(東嶼坪嶼,右上角為西嶼坪嶼)

西吉嶼柱狀玄武岩景觀
層層疊疊的片棘孔珊瑚如莫內荷花圖般畫在東吉嶼的海底(楊志仁攝) 西嶼坪嶼海域擁有珊瑚礁覆蓋率達到50以上的群聚(楊志仁攝)

層層疊疊的片棘孔珊瑚如莫內荷花圖般畫在
東吉嶼的海底(楊志仁攝)

西嶼坪嶼海域擁有珊瑚礁覆蓋率達到50以上
的群聚(楊志仁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孫維新館長(圖左)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楊模麟處長(圖右)在營建署公園組劉培東組長(圖中)見證下簽署MOU 102年度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會在臺中科博館舉辦,民眾踴躍參加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孫維新館長(圖左)
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楊模麟處長(圖右)
在營建署公園組劉培東組長(圖中)見證下
簽署MOU

102年度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成果
發表會在臺中科博館舉辦,民眾踴躍參加
「潛往南方四島」封面

「澎湖南方四島-地質旅行」封面

「東沙珊瑚生態圖鑑」封面
「潛往南方四島」封面 「澎湖南方四島-地質旅行」封面 「東沙珊瑚生態圖鑑」封面

保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