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東沙環礁珊瑚礁總體檢

  • 2018-10-18
  • 海管處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與國立中山大學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完成本年度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珊瑚礁總體檢調查,珊瑚平均覆蓋率環礁外約62.3%,環礁內潟湖為51.0%,均高於珊瑚礁健康標準(50%),但環礁外測站較前一年度下滑,主要是東向測站珊瑚覆蓋率差異較大,推測是今年9月中旬由南邊經過的強颱山竹造成迎風面的珊瑚礁經過長時間風浪衝擊影響而有較大的破壞。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近幾年在環礁外東、西、南、北及潟湖內設置數個不同方位的固定測站,監測珊瑚覆蓋率並追蹤近幾年珊瑚變遷情形。而在106年的調查便已觀察到北側礁臺外測站由105年度調查時88.1%的覆蓋率,因颱風影響下跌至61.3%。本年度進行7個固定測站調查,多數測站維持穩定,環礁外圍以南礁台珊瑚覆蓋80.6%最佳,其次為北礁台66.9%、西礁台61.9%,而東礁台則遽降至40.0%左右。環礁潟湖內水文環境與珊瑚群聚與環礁外大不相同,以往擔心夏季水溫過高造成珊瑚白化問題,則因今年夏季7-9月南海颱風及熱帶擾動多,使得環礁潟湖內水溫不致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因此並無嚴重的珊瑚白化問題,平均覆蓋率約51%。


  海管處表示本年度環礁東側及南側測站的調查時間恰好在強颱山竹之後,因此也即時調查到颱風侵襲過後的珊瑚礁現況,9月中旬生成的山竹颱風由菲律賓呂宋島往香港方向移動,東沙環礁恰巧在其移動路徑上,在颱風過後二週的調查中發現,同樣約10公尺水深,南礁臺因受到地形的緩衝及受風時間較短,珊瑚覆蓋率與去年相比差異不大,而迎風面的東礁臺則由76.3%驟降至40%左右,先前各種類型珊瑚群聚豐富的棲地,已遭受明顯破壞,多數分枝狀或盤狀的珊瑚斷裂僅殘留部分組織,並有許多新長出來的綠色藻類附著,由於山竹颱風由東沙環礁東南邊方向而來,並朝西北移動,造成東向測站需承受長時間強勁的風浪侵襲,因此影響較大,而近幾年的調查也發現颱風是造成環礁外圍珊瑚覆蓋率變動的主要原因。


  海管處表示東沙環礁遠離陸地,人為影響小,是直接觀察環境變遷的最佳地點之一,在近年的的調查也發現颱風對東沙環礁珊瑚礁棲地影響大,有可能造成直接物理性的衝擊導致珊瑚礁棲地的破壞,但也可能幫助海水擾動避免夏季封閉性水域的潟湖內海水長期處於高溫狀態而造成珊瑚大量白化死亡,而這都是大自然的循環的一環,此次紀錄到颱風過後的影像,正好也可以觀察復原的過程。

圖一、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珊瑚礁總體檢長期固定測站位置圖

圖二、東沙環礁南側礁臺珊瑚覆蓋率高並擁有較佳的立體結構

圖三、東側礁臺珊瑚群聚多為底矮團塊形珊瑚,以抵擋強勁海流

圖四、東側礁臺同一測站在107年山竹颱風過後二週後調查,珊瑚遭受嚴重破壞,並有大量藻類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