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是我國第1座海洋型國家公園,東沙海域除了豐富的珊瑚礁生態,還有多采多姿的海洋生物世界,更令人驚喜的是東沙島久未再見的海龜回來產卵了!
除了記錄綠蠵龜爬痕與產卵紀錄,海管處也在東沙設置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裝設海龜專用的2000 公升大海龜收容桶,長期從事海龜的救傷、醫療、收容及野放工作。
近6年內海龜回來登島產卵孵化了!
綠蠵龜常產卵於人煙罕至的沙灘上,然而當其棲息地受到破壞時,常迫使綠蠵龜放棄原棲息地重新尋找新的居所,僅有在生態環境改善後才能吸引牠們再回來。而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東沙島雖早期有海龜上岸產卵紀錄,但在民國96年海管處成立之初,雖然在東沙島周遭海域有發現綠蠵龜的蹤跡,但已經許多年沒有上岸的紀錄。讓海管處振奮的是,在104年5月終於又發現海龜上岸的爬痕與產卵的沙坑,並於該年7月記錄到1隻小海龜爬出沙坑的畫面。之後一直到108年6月才再次記錄到綠蠵龜產卵洞,並於7月底傍晚爬出7隻剛孵化之小海龜。
今(110)年東沙管理站在7月中旬進行陸域巡查時,驚喜又發現海龜上岸爬痕,除通知島上各單位避免驚擾海龜並持續追蹤海龜爬痕紀錄,目前總共記錄到有2隻海龜合計約8次上岸爬痕紀錄,並發現3個疑似卵窩處,乃於疑似卵窩處上方樹叢用警示帶標記以避免卵窩被破壞,近期並架設夜視縮時攝影機,期待在中秋節前後能拍到新一批孵化的小海龜。
東沙島各單位通力合作救治玳瑁及野放
110年9月13日上午8時30分,東沙島上海軍大氣海洋局作業人員等駕駛橡皮艇在東沙島南方約0.5海浬處作業時,發現1隻遭廢棄漁網纏繞之海龜-,將其救回碼頭解除漁網後,由東沙管理站人員及研究人員蘇淮進行海龜健康檢查,該玳瑁背甲長34.3公分,寬33.3公分,重約3.5公斤,除右側脖子、左前肢及右嘴角有輕微摩擦傷外,健康狀況良好,研判不需救護收容後,乃由海軍大氣海洋局偕同相關人員於9時40分再次開橡皮艇出海將玳瑁送回發現地點野放。
海管處籲請社會大眾藉由海洋廢棄物的源頭減量,減少海漂垃圾對海洋生物與環境的危害,讓海龜與所有海洋生物快樂安全的遨遊棲息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這片美麗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