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度-海洋總動員 — 屏東海洋總動員

  • 2009-05-06
  • 海管處

越抓越小的黑鮪魚

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主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承辦的「97年度海洋自然保育宣導活動」,今年暑假分別在全國北、東、南共舉辦6場活動,7月31日在屏東東港舉辦第四場。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吳副處長祥堅蒞臨指導,跟現場80位小朋友分享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的重要,他指出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的70﹪,保育海洋就是維護人類的未來。烏龍國小蔡校長沈重的說,以前東港捕獲的黑鮪魚動輒500公斤,跟一頭小牛一樣重,但現在僅能捕獲1、2百公斤重的,可見海洋資源正逐漸枯竭;蔡校長同時提醒小朋友,海洋不僅能提供人類的生活所需,還具備調節氣候等功能,因為海洋跟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更要好好保護海洋。

在「認識海洋的豐富生態資源」課程中,朱雲偉老師藉由影片帶小朋友認識豐富的海洋生物及珊瑚礁的重要性。他讓小朋友省思,若有一天綠觿龜、黑面琵鷺全部滅絕了,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大家可能一樣吃飯、睡覺,完全沒感覺。其實,生物多樣性就像是積木的疊疊樂,一種生物的滅絕就像是從中抽掉一塊積木,當積木一塊塊被抽離時,最後終將導致整個生態系的瓦解。因為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們必須盡力維護,唯有越瞭解才會越關心、越關心才越有實際的行動。

「哇!好多鳥」、「哇!好大的螃蟹」,小朋友此起彼落的驚嘆聲在長滿海茄苳的濕地中響起。小朋友在解說員的指導下,利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紅樹林裡棲息的鳥類,也豎耳傾聽各種不同的鳥鳴;有「螃蟹王子」之稱的李榮祥老師,眼明手快的抓到一隻「L size」的兇狠圓軸蟹,讓小朋友可以近距離觀察螃蟹的構造,並瞭解其生活習性。解說員說,看似無用的濕地其實卻具備許多功能,包括防洪、提供水源、保護海岸及提供野生動物棲息等;而濕地中豐富的有機物質及完整的生態系統,是孕育仔稚魚的場所,直接影響漁業資源。但是總生產力是一般田地的兩倍至四倍的濕地,在台灣長期的工商業開發下,正急速的消失,造成漁業資源的枯竭及生物多樣性的降低。

以黑鮪魚及櫻花蝦聞名的東港,有著獨特的漁業文化。小朋友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參觀漁業文物展示館,瞭解東港發展史、民俗信仰及漁撈方式。東港是台灣早年三大天然港之一,此地的媽祖有「蝦米媽」之稱,因為在媽祖廟仍只是搭建的小草寮時,附近的海域只有少數的小蝦,當廟正式落成後,每年湧進大量的蝦米,討海人認為這是媽祖的恩賜,所以被暱稱為「蝦米媽」。但是隨著海洋資源的枯竭,蝦米的數量越來越少,漁船間彼此約束,在櫻花蝦11月至隔年5月的非繁殖季限量撈捕,希望藉此管理方式讓海洋資永續發展。

館內還設計黑鮪魚拉釣區,可以親自體驗拉動近百公斤黑鮪魚模型,也藉由追捕黑鮪魚的影片播放,讓小朋友感受討海人的辛勞。解說員感慨的說,近年黑鮪魚越抓越小,漁獲量也越來越少,當海中不再有魚群時,也代表地方文化的消失。

活動最後,小朋友共同簽下了保育宣言,提醒自己身為地球的一份子,知道海洋保育的重要性,願意關心海洋、尊重海洋,成為海洋自然保育的小尖兵。

圖1:要想拉釣百公斤的黑鮪魚模型,得花費一番力氣 圖2:老師手上的大螃蟹吸引小朋友的注意
圖3:吳副處長祥堅勉勵小朋友愛護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