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5月海面飄來一攤攤紅色黏液,可能堆積在各港灣內,也可能在外海的海面上堆疊著,紅色的帶狀物,夾雜著泡沫及腥味,「是油漆嗎?」、「有船漏油?」,許多第一次目睹的人以為發生汙染事件,事實上這些紅色帶狀物是正在發育中的珊瑚幼苗。臺灣海域多數珊瑚在4-5月海水回溫之後,配合潮汐,在夜間集體排放一顆顆的精卵團,當釋放到水體中後,精子與卵子便會分離,再與水體中其他的精卵相遇,然後受精卵開始發育生長成一個新的個體。
飄浮在海面的紅色黏液,不是被偷倒油漆,而是珊瑚卵
多數珊瑚產卵是精子跟卵子一起排出
一顆顆的珊瑚卵聚集在一起
由於大多數珊瑚會在同一時期的夜晚排放精卵,而珊瑚卵子內含有大量油滴,因此釋出後卵子會飄浮在水面上,如果受潮水海流帶動,大量卵子便有機會聚集堆積在一起,而形成第二天海面上漂浮的紅色黏黏的帶狀物。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紅色黏液是由一顆顆小小圓圓的珊瑚卵組成。次日看到的珊瑚卵多數在前一夜已完成受精,並且正在分裂發育中,透過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每顆受精卵並不是靜止狀態,而是旋轉滾動在水中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海流帶動,到了下午飄浮在海面的紅色的珊瑚卵便漸漸散去(進入水層中),等到珊瑚蟲破(卵)膜而出,發育成具有纖毛有移動能力的浮浪幼蟲進入浮游期,並開始在淺海尋找適合的棲息地固著生長,然後成為一株看似植物但可以不斷無性分裂長大的珊瑚。
顯微鏡下珊瑚卵有各種顏色及大小
已發育成浮浪幼蟲的珊瑚蟲,將開始浮游生活尋找適合的棲地
珊瑚浮浪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