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一、 研究起源 東沙島北岸珊瑚復育區晚上海裡時常聽到一種三連音的tonal sound,在魚類中此聲音特徵多出現在鯰科(Siluridae),東沙島海水性鯰魚僅線紋鰻鯰 (Plotosus lineatus)一種,且其為夜行性魚類,並於實驗室錄音後發現有類似tonal sound的特徵,因此初步判定線紋鰻鯰 (P. lineatus)為發出此聲音之魚種。 二、 研究方法及過程 水下錄音器被放置於東沙島周圍三種主要棲地:沙地、海草床及塊礁,每次連續錄音24小時。放置籠具及餌料誘捕珊瑚復育區魚種,以及使用水肺潛水搭配丁香油麻醉目標魚種,帶回實驗室錄音。 三、 重要發現 :發出該tonal sound之魚種並非線紋鰻鯰 (P. lineatus),而是多斑乳突天竺鯛(Fowleria variegata),目前尚無文獻指出天竺鯛科(Apogonidae)是會發聲的,這是聲學上重要的一個發現。聲音從每日傍晚開始出現,持續到翌日上午十點,一次叫聲以三到四個脈衝(pulse)為主,但也會出現二或五個脈衝;第一聲最大聲並向後遞減,最大平均dB值為100.803,可傳遞距離為331.5公尺,主要頻率為200, 400,及600 Hz,但會因生物體型大小不同而有變異。解剖後並無發現傳統之發聲特徵,因此發聲機制還需進一步討論,此外以錄影方式在實驗室觀察發現,聲音功能可能與驅趕行為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