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期程 | 2019-03-15 ~ 2019-12-31 |
---|---|
計畫名稱 | 離島海洋生態旅遊發展之研究—以東沙海水潛浮旅遊為例 |
學 校 | 國立中山大學 |
研究人員 | 彭令元 |
指導教授 | 張水鍇 |
關 鍵 詞 | 潛水、浮潛、船宿潛水、海洋生態旅遊、管理規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
摘 要 | 東沙為南海北部海域唯一發育完整的環礁,也是整個南海百餘座島礁中少數能維持人類生活和居住的島嶼,並且東沙也接近珊瑚礁分布的熱點珊瑚大三角,所以擁有非常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行政院於2004年核定「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計畫」時函示,未來應優先辦理資源復育、監測與生態研究等工作,俟復育達到一定成果後,可考慮推動後續之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工作。近幾年來,有不少呼聲認為應開放東沙環礁觀光,也開始有許多這方面的規劃研究,而公共數位創新空間則於2018年8月邀集各相關公私立單位共同討論東沙開放觀光之議題,當時之資料已顯示東沙環礁海洋國家公園已算復育有成,顯示於東沙海域推動生態旅遊已逐漸為共識之方向,只是其形式、可能影響與衝擊尚未釐清,配套措施也尚未具體,而有必要進一步探討研究。 本研究從海洋科學和生態保育的角度,特別以東沙為例,透過國內外受保護島嶼海洋生態旅遊相關文獻、案例,和產官學界相關方的深度訪談,歸納並分析出東沙生態環境的特殊性,及其適合的發展模式,並針對相關配套措施進行探討,提供給政府做為未來開放生態旅遊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東沙目前復育的情況可能已達可開放的狀態,以海洋生態旅遊和國家公園的觀點來看,並根據東沙在海洋生態環境的特殊性,和社會經濟層面的因素,潛浮為最適合東沙的海洋生態旅遊形式。但仍需要開放前的規劃和後續的監控,並配合執法,才能真正發揮其教育民眾、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和深度體驗海洋環境等好處。開放前的規劃包含:1. 整合現有研究成果,並以潛點來進行調查,特別針對特色生物的習性和行為進行研究,以期能最小化遊憩活動對其的影響;2. 政府大方向的規劃,像是申請進入的標準、遊客行為和船舶規範、遊憩區域劃分、特定潛點的海洋生態資訊、相關法令的修訂等;3. 透過試辦海洋生態旅遊,來瞭解可能的問題;4. 透過專業人士來進行可行性評估和市場分析,也可和國外專業人士合作以提高潛水服務和管理品質。開放後的監控則包括後續成效的檢驗和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的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