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期限 | 2015-03-10 ~ 2015-12-31 |
---|---|
計畫名稱 |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亞潮帶海域之海綿生物多樣性與分佈之研究 |
學 校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
研究人員 | 郭芳伶 |
指導教授 | 黃俞升 |
關 鍵 詞 | 多孔動物、海綿、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 |
摘 要 | (一)計畫緣起:海綿動物門(多孔動物門; Porifera)是最原始的後生動物。在海洋底棲生物中,不論是在數量或是型態特徵上都被認為是多樣性很高的多細胞動物。海綿為底基層的建造者。在連結底棲與大洋間之營養元素的物質循環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過去幾十年在海洋化學生態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海綿與其他共棲之海洋生物密切的交互作用的關係。許多研究都集中在海綿的生物科技應用上。古生物學家和演化學家已著手研究海綿的化石紀錄和基因傳遞訊息。學者也發現海綿中包含具有臨床藥物潛力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家開始研究再生基因和相關疾病的治療與演化。海綿的重要性、生態功能和潛在的生物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注意。在台灣海綿的研究多是用於醫療與製藥的應用。2009 -2012年台灣澎湖海域海綿動物的分類學與生物多樣性之研究共記錄了53種海綿,其中有34種以上為台灣新紀錄種,為延伸調查範圍與瞭解整個台灣海綿的生物多樣性。本研究於2015年5月- 8月間在澎湖南方四島週邊海域,分別在四個島嶼各取1-2個採樣點進行兩次定量穿越線與兩次定性海綿物種普查。紀錄並調查海綿生物多樣性與分佈。本研究的目的為在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常見的海綿種類、進行數量與物種的鑑定與調查。 (二)成果:本研究調查一共紀錄11目19科23屬44種的海綿有六種為台灣新記錄種。以密度而言,根本氏群海綿Agelas nemoechinata Hoshino, 1985為最優勢種,其次分別為Aaptos suberitoides Bronsted, 1934,中村氏群海綿A. nakamurai Hoshino, 1985以及橘洞群海綿A. cavernosa Thiele, 1903。以分佈廣度而言,以橘洞群海綿A. cavernosa最常見其次為根本氏群海綿Agelas nemoechinata以及Aaptos suberitoides。各採樣點的總海綿豐富度是有顯著差異。生物多樣性指數的比較結果,不同樣點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以各島為分析因子進行相似度分析則發現不同島嶼間海綿群聚組成相似度有顯著差異。各島配對分析結果顯示東吉嶼與西吉嶼和西吉嶼與東嶼坪的海綿群聚相似度有顯著差異。 (三)主要建議內容:在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管理下,必須以保育當地海洋棲地與生態為首要前提。更建議加強規劃與落實南方四島周邊的漁業行為與即將開發之海洋遊憩商業行為,以維護該地區生態環境資源的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