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潟湖內之水體交換率受制機制及邊界層紊流特性

  • 2016-01-30
  • 海管處
計畫期程 2015-03-15 ~ 2015-12-31
計畫名稱 東沙環礁潟湖內之水體交換率受制機制及邊界層紊流特性
學       校 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研究人員 楊杰
指導教授 黃志誠
關  鍵  詞 東沙環礁、內波、海流、水體通率、底部邊界層
摘       要 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其水體通率對於生物或化學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本實驗在東沙環礁之西北水道進行了長達四週對波浪、海流之觀測,以便研究環礁之水體交換率。近底床之垂直流速剖面由一支脈衝相干式剖面流速儀量測,另外單點高頻支流速資料由兩支聲學都普勒流速儀觀測。所觀測之資料包含了兩個大小潮汐,我們運用傅立葉分析取得主導支潮汐週期,發現全日潮主宰著潮汐之變化。當西南季風盛行時,東沙附近海域之波浪主要由外海傳至之湧浪組成,其餘部分為風浪。在觀測期間內,漲退潮之海流流向明顯方向相反。退潮時,海流流向是往西北北方向退出潟湖;漲潮時之海水是往南南東方向湧進潟湖內。在退潮期間,流速會高於漲潮時之流速,這代表著北水道之水體進出量的不平衡,且明顯看出淨流通率為負值,表示水體是北水道輸出潟湖。從質量守恆之觀點,這結果表示著西南水道或者是環礁平台上之波引流將大量之水體帶入潟湖內。但淨通率仍然相對微小,代表著水體之交換仍然由潮流所主宰。在北航道之水溫變化主要是因為日照輻射所影響。漲退潮所引起之水體進出影響程度遠低於太陽輻射之影響。垂直剖面之流速大致上滿足對數分布。且並未發現流速有明顯之分層效應,表示此期間內未觀察到明顯之內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