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期程 | 2012-05-31 ~ 2013-12-31 |
---|---|
計畫名稱 | 東沙島微生物菌相分析及研究 |
學 校 | 國立中山大學海資系 |
研究人員 | 孫鼎傑 |
指導教授 | 邱素芬 |
關 鍵 詞 | Dongsha island、16S rDNA、DGGE |
摘 要 | 介紹 東沙群島特殊的環礁結構以及位在緯度較低的地帶,孕育了種類眾多的珊瑚、藻類、魚類、還有其他的生物等,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也有許多的微生物生存。也因為東沙島與台灣有不同的氣候環境,而且少有人為的活動也沒有過多的汙染,因此保留較為原始的天然環境,然而目前對於東沙島微生物菌相的研究報告並不多。因此,本次的研究是要對東沙群島的菌相做一些初步的調查分析,主要是先以該島的潟湖和周邊水域做為採樣地點,並對所採集的微生物做簡單的分類、親緣關係的探討,以及物種定序比對。 研究方法過程 將採集的海水用無菌過濾瓶以0.22m的無菌濾紙過濾,萃取殘留在膜上的微生物DNA,利用聚合酶鏈鎖反應 (PCR) 專一的引子放大其 16S rDNA 片段,純化後送入載體,利用colony PCR反應確認有轉殖成功菌落,再配合變性梯度電泳-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篩除可能重複的序列片段,送至生技公司定序,再將定序結果與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網站的資料庫進行比對,依照相似度判斷可能的菌種。 結果 根據 DGGE 條帶數計算結果,東沙島周圍以採樣點1的18條最多、採樣點2的10條最少,小潟湖以採樣點7的19條最多、採樣點5的6條最少;以DGGE條帶相似度顯示,東沙島周圍採樣點2、採樣點3較為類似,採樣點1、採樣點4較為類似,小潟湖採樣點5、採樣點6、採樣點7較為相似。由各採樣點的菌相分布來看,東沙島周圍以 Gammaproteobacteria占最多、Alphaproteobacteria 其次,小潟湖以 Gammaproteobacteria 占最多、Bacteroidetes 其次;將序列比對後的菌相結果分類,顯示 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 (CFB) group、Chloroflexi、Chroococcales、Cyanobacteria的菌種,只出現在東沙島周圍的採樣中,Epsilon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Anaerolineae、Thermomicrobia 的菌種,只出現在東沙島小潟湖的採樣中,兩部份各有其獨特菌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