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期限 | 2007-09-27 ~ 2008-11-29 |
---|---|
研究名稱 | 綠島海域污染監測及防治與珊瑚礁群聚結構調查 |
受託單位 |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計畫主持人 | 陳昭倫 |
協同主持人 | 孟培傑、李宏仁、湯森林、陳文明、王志騰、宋克義 |
計畫顧問 | 盧重光、段文宏 |
關鍵詞 | 綠島珊瑚、黑皮海綿、珊瑚礁總體檢 |
摘要 | 為了進ㄧ步了解由2006 年台灣珊瑚礁總體檢發現綠島珊瑚礁海域遭受黑皮海綿感染的問題,本計畫於2007 年10 月於2008 年9 月進行綠島海域污染監測及防治與珊瑚礁群聚結構調查。 群聚調查的結果顯示綠島珊瑚礁的群聚組成主要以表覆型的石珊瑚為主,而黑皮海綿好發於表覆型的珊瑚上。黑皮海綿體內充滿了ㄧ類新種的藍綠菌,密度高達每平方公分十萬顆。同時,菌相研究也發現多樣的細菌品系,但目前細菌感染實驗與毒物研究並無法證明珊瑚是受到細菌攻擊而死亡。 綠島珊瑚礁受到黑皮海綿侵襲的範圍以位於綠島北岸的公館和柴口,東岸的柚子湖、睡美人及朝日溫泉較為嚴重。黑皮海綿好發的深度集中在1-3 米的淺水域。經由水質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海域水質污染多集中在離岸200 公尺水深 3 米的範圍之內。海流速度分析顯示綠島北岸與東岸水流較緩慢,使得注入的污染源集中在近岸不易被稀釋。而過多陸源的污染源,可能是提供黑皮海綿適當的營養鹽而造成大量增生的原因之一。根據上述的結果,黑皮海綿大量增生的條件可能為適當的珊瑚底質、外在營養鹽的輸入與低速海流造成營養鹽不易擴散。近年來綠島的觀光發展發達,造成許多過漁、踩踏潮間帶珊瑚礁、過多營養鹽輸入、垃圾等問題。本研究計畫結果顯示黑皮海綿大爆發的情況可能肇因於過多陸源的污染物注入淺水域的珊瑚礁,造成營養鹽增加,提供黑海綿有利生長的條件。 對於防治類似黑皮海綿等珊瑚疾病的發生,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設立至少二級的污水處理設施與垃圾焚化爐等設備,以改善家庭污水與垃圾掩埋廠的堆積,經雨水沖刷後,營養鹽逕流至海洋 。 2.減少潮間帶珊瑚礁的踩踏,禁止打魚,與浮潛業者進行溝通,建立與推行優良浮潛法則。鼓勵船潛及穿著蛙鞋浮潛等規範。觀光的永續經營來自良好的珊瑚礁資源。 3.透過本計畫的調查資料公聽,對綠島居民及觀光業者進行教育,讓民眾能夠了解綠島珊瑚礁的重要性及保護珊瑚礁的意義。 4.與當地居民建立長期及開放式的合作關係,鼓勵社區參與監測綠島珊瑚礁群聚健康狀態。 5. 針對特殊珊瑚礁生態景觀(如石朗大香菇微孔珊瑚和雞仔踏礁)設立保護區,積極進行綠島珊瑚礁保育。 |
97年,珊瑚礁總體檢,黑皮海綿,綠島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