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航海史資源調查研究計畫

  • 2010-05-25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06-12-31 ~ 2007-12-30
研究名稱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航海史資源調查研究計畫
受託單位 中央研究院
計畫主持人 湯熙勇
關鍵詞 東沙島、東沙環礁、沉船事件、南中國海
摘要   東沙環礁的外觀呈圓形狀,直徑約20公里,位於南中國海(China South Sea,古稱「漲海」,以下簡稱南海)的最北方。東沙環礁由東沙島及南、北衛灘組成。東沙島為東沙環礁中最大的島嶼,東西長約二千八百公尺、南北長為八百六十八公尺,東沙環礁早期歷史的演變,與人類航海活動的發展,及大航海時代來臨後,海權思想的興起有關。   海洋蘊藏各種資源,充實了人類生活的內容。東沙環礁附近海域,數百年以來,皆為漁民作業的漁場。然而,海洋資源並非無限;今天,海洋資源已經進入一個須要維護和滋養的階段,海洋環境保育的觀念,正受到國際上的重視。我國成立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以環礁外圍12浬為國家公園範圍,呼應了全球重視海洋環境保育的趨勢。此外,設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海洋資源保育與文化資產發揚為核心,彰顯了臺灣推動海洋環境保育的決心,對臺灣發展海洋環境保育工作,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從17世紀迄至20世紀初期,為了保障船隻航行之安全,荷蘭、西班牙及英國等船隻,針對東沙環礁及南海其它環礁的航海條件,陸續進行的調查與勘測,以掌握及瞭解東沙環礁之海域情況。事實上,圍繞東沙環礁的航海活動,正是整體南海航海史的縮影。

96年,沉船事件,東沙島,東沙環礁,南中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