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海域珊瑚礁生態資源調查與監測(二)

  • 2010-05-25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07-12-31 ~ 2008-12-30
研究名稱 東沙海域珊瑚礁生態資源調查與監測(二)
受託單位 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
計畫主持人 鄭明修
協同主持人 戴昌鳳、陳正平、王瑋龍、孟培傑
參與計畫人員 林昕佑、陳登松、塗子萱、朱淑慧、郭道仁、鄭安怡、洪聖雯、陳建勳、鄭有容、何旻杰、李良展、陳品辰、莊育
關鍵詞 東沙、東沙環礁、珊瑚礁、生態資源
摘要   一、研究緣起:東沙自2007 年正式成為我國第七座國家公園,從早期遭漁民採捕與1998年聖嬰現象造成全球珊瑚大白化,加上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對當地環境可能造成的衝擊。目前東沙環礁仍在五年的保育期內,保護現有的生態資源可做為未來觀光發展的基礎,因此本團隊接受管理單位委託,進行東沙環礁的生物相與環境調查研究,並進一步可以建立長期監測的方法,讓東沙環礁公園在管理上有正確的參考依據。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調查主要項目分為:生物相的調查、海水水質檢測與分析與指標物種的選擇與調查等三大部分,在生物相調查中包括:珊瑚、珊瑚礁魚類、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大型藻類與海草等四個部分。本年度分別於東沙海域完成16個測站的潛水調查,並於東沙島周邊進行海水水體採樣後完成檢驗;另外綜合過去資料,將東沙環礁分為外環礁、潟湖區與東沙島周邊,分別完成指標物種的選定,並於樣區內執行並評估其可行性。   三、重要發現  1. 選定指標物種並建立東沙環礁長期監測的方法。  2. 魚類部分共記錄577種,其中有21種為新記錄種。  3. 珊瑚總共記錄石珊瑚類229種,八放珊瑚類47種,水螅珊瑚5種,其中有1新記錄屬及19種新記錄種。  4. 底棲無脊椎動物部分,共記錄到軟體動物204 種、棘皮動物30 種、甲殼類動物42 種,其中新記錄40 種。  5. 海草與大型藻類部分調查結果發現共有41 個物種,包括海草6 種、綠藻7種、褐藻9 種、紅藻18 種及藍綠藻1 種。  6. 水質方面東沙海域目前仍未遭受到人為污染。  7. 與過去調查結果比較,從珊瑚大白化後於2006 年有復甦的趨勢,2008 年的調查結果發現此狀況並非全面,特別在環礁內西半部仍受環境變遷影響。在外環礁與環礁東部地區,較不易受到高溫影響,為健康的珊瑚礁海域。   四、主要建議事項   對於一個剛成立國家公園,建立長期監測方法並加以執行有其必要性,以提供管理上正確的資訊,並且能有效執行生態保育政策。

97年,生態資源,東沙,東沙環礁,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