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期限 | 2014-12-31 ~ 2015-12-30 |
---|---|
研究名稱 | 東沙島留棲鳥類及過境鳥類族群調查 |
受託單位 |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
計畫主持人 | 陳炤杰 |
協同主持人 | 林昆海 |
參與計畫人員 | 楊玉祥、王筌宥、周盟傑、邱鳳松、徐中琪、謝廣珊、廖俊傑、張秉元、楊淑絹、吳世鴻、孫潔茹、張樂寧、王健得、劉 川、葉昭瑜、陳順章、傅明玲、姚秋如 |
關鍵詞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遷移性鳥類、白腹秧雞 |
摘要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位於南中國海北端,處於東亞-澳洲候鳥遷移路徑上的中間位置,東沙島為長年露出海面的陸域區塊,島上樹林、灌叢、潟湖及沙灘等多樣化棲地可讓遷移性鳥類過境期間休息及補充能量。根據歷年調查紀錄,東沙島的鳥類大多數為遷移性候鳥,僅有白腹秧雞為留鳥。本計畫針對東沙島鳥類進行全年度鳥類生態調查及繫放研究,主要內容有:(一)留棲鳥類繁殖生態及棲地調查;(二)過境鳥類調查與繫放;(三)鳥類生態暨特寫照片拍攝。 今年度總共記錄到212種鳥類,並新增14種新紀錄種,使東沙島累積鳥種數達284種。從過境鳥每日數量變化圖中可以發現多數候鳥呈現多高峰狀態過境東沙島,且春、秋過境之數量略有不同,另外也發現東沙島在颱風來襲時是鳥類重要的避風港。鳥類多樣性指數顯示春、秋兩季有較高的物種豐度與歧異度,夏季時最低;最優勢的鳥種為翻石鷸(Arenaria interpres),分布最廣的則是家燕(Hirundo rustica),物種豐度最高的樣區為機場水池。候鳥繫放共進行四次,總計新繫放水、陸鳥148隻,目視回收足旗紀錄201筆,其中包括4筆來自7200公里外的塔斯馬尼亞島的新回收紀錄。白腹秧雞族群分布以回播反應法進行12次調查,發現今年至少有46對白腹秧雞繁殖配對,且4對有繁殖第2窩的現象。從紅外線攝影機記錄到的22窩幼鳥,平均每窩離巢幼鳥數為3隻。與去年比較,白腹秧雞繁殖族群相當穩定且持續往潟湖口方向擴散。另從採集到的10隻白腹秧雞胸前羽軸進行粒線體DNA分析,發現東沙島的白腹秧雞與亞洲其他地區並無明顯分化,但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顯示東沙島的白腹秧雞與其他地區應有相當程度的交流。 總結調查結果,提出建議如下:(一)管制島上犬隻;(二)設置常設性給水站;(三)控制潟湖內之紅樹林擴散;(四)避免在過境期進行軍事演習;(五)防治島區小型哺乳類動物。後續研究可持續進行過境鳥族群調查及繫放;白腹秧雞也可透過繫放採樣更多羽毛樣本進行衛星體DNA分析種內變異與親子鑑定,另繫放時可加裝無線電發報器或地理定位器進一步了解其領域大小及留棲在東沙島的狀況。 |
104年,白腹秧雞,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遷移性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