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環境整理及原生植栽復育規劃

  • 2010-05-25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05-12-31 ~ 2006-12-30
研究名稱 東沙島環境整理及原生植栽復育規劃
受託單位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計畫主持人 郭城孟
協同主持人 李嘉馨
關鍵詞 原生植被復育、生態綠化、東沙景觀、海岸林復育
摘要   東沙環礁位於南海之北,生態環境特殊,是台灣唯一的環礁地形。東沙環礁海域被劃設為國家公園後,積極規劃自然資源經營管理方案。東沙島上的原生植群因島上開發而有棲地破碎化的趨勢,可能間接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及繁衍。潛在植群的調查能夠根據該地的氣候、地質條件及現有植被等因素推估原始植被狀態,並做為將來生態綠化的參考依據。首先根據過去東沙島植物調查的資料,分析東沙島重要植種全球的地理分布及傳播機制,發現東沙島的植物大部分是經由海漂進駐東沙島,因此將東沙島的生態地位定義為亞洲熱帶海岸林。   我們於2007 年2 月及5 月至東沙島進行全島踏查,以及苗木調查。根據踏查及苗木調查結果,島上潛在植物社會自淺海至內陸應為海生植物社會、沙灘草本植物社會、沙灘灌叢植物社會、海岸灌叢社會及海岸林植物社會。島上苗木數量豐富的地帶為海灘開闊處,海岸灌叢及海岸林中鮮少發現苗木生長。從中央地區殘留的白避霜花、橙花破布子等大樹,可以推測過去中央地區是有海岸林的存在,應可做為未來東沙島海岸林復育之基地。   根據本研究探勘結果,以及生態綠化的內涵,規劃了東沙島景觀復原及原生植被復育的計畫。島上閒置(廢棄)建物有其歷史意義及軍事特色,但部分建物有崩塌毀壞的情形,但可視其未來國家公園遊憩、環境教育內涵或海巡署實際運用需要加以整建運用,其餘閒置(廢棄)建物可以拆除並補植原生植種,恢復植生景觀。中央地區過去應有海岸林林分生長,集合場因使用頻率低,可做為海岸林景觀復育基地。銀合歡及大花咸豐草在東沙島是具有侵略性的拓殖者,且有天然更新的現象,因此這兩種外來種的移除是有其急迫性,建議全面去除。島上景觀元素紊亂,建議先自閒置(廢棄)建物之整併及移除著手,補植符合當地生態的原生植被,逐步營造東沙島原生植被之景觀。   若自台灣引進種源進行東沙島原生植被復育工作,恐有引進外來種之虞,故建議於島上設置苗圃自行育苗,並以廚餘機、碎木機製造之有機堆肥進行土壤改良。東沙島原生植被復育之成敗關鍵在於水,因此原生植被復育工作需要水資源的整體評估規劃,以提高復育之成效。

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