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囓齒目清除及監控規劃計畫

  • 2010-05-25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09-02-28 ~ 2009-12-30
研究名稱 東沙島囓齒目清除及監控規劃計畫
受託單位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計畫主持人 翁國精
協同主持人 裴家騏
參與計畫人員 謝宗祥
關鍵詞 鼠類、群落、長期監測
摘要   為了控制東沙島上鼠類的數量,本計畫分別於2009年的5月、7月、8-9月,及10月間,進行了4次的鼠類捕捉,每次11天,所採用的工具包括捕鼠籠和自製的捕鼠桶。同時,也在捕鼠器集中的地點架設數位式自動照相機,同步進行鼠類活動的資料收集。本計畫開始前,島上曾經於2007、2008年進行過兩次的大規捕捉,共捕獲約2,000隻的鼠類個體,但效果有限;之後,又在2008年間分兩次共投放了230公斤的「滅鼠靈」,造成鼠類數量銳減。本計畫在7,970個捕捉籠夜和270個捕捉桶夜過作業過程中,總共捕捉移除了308隻的鼠類,全部都是家鼠屬的個體(Rattus sp.),沒有捕捉到任何過去曾有記錄的家鼷鼠(Mus musculus)。在12,216個自動照相機工作小時中,總共拍攝到135張家鼠屬個體的有效照片。由捕捉率和照像頻度逐漸減少的趨勢來看,本計畫捕捉移除的數量已經對島上鼠類族群造成衝擊,但仍未能完全移除,而唯一可能已經沒有鼠類的地區為島的西南端。根據判斷,本計畫開始之初,島上鼠類的族群數量應該約有600隻左右。島上鼠類的分布以島的東半部人口密集處為主,但小區域間的密度時常有明顯的變化,且與人為食物的提供有關,顯示鼠類族群會機動的調整其覓食方向。實地觀察也發現,島上的無脊椎動物(蠅、螞蟻和寄居蟹)是鼠屍的主要覓食者,因此,未來應停止毒殺的做法,以避免直接或間接的破壞當地海、陸域的生態。長期而言,東沙島仍然需要持續的控制島上的鼠類族群,以防止大量的鼠類傷害原生種植物的群落、傳播疾病,以及損壞貴重的儀器和設備,而具體的做法應該要包括:(1) 去除鼠類人為食物的來源;(2) 規劃長期且連續的鼠類捕捉業務;(3) 深入瞭解島上鼠類的生活及行為習性,以增加族群控制效果;(4) 嚴格要求並執行碼頭的船隻管理,以預防鼠類的侵入;(4) 以島的西南端為樣區,進行無鼠環境的長期監測。

98年,長期監測,群落,鼠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