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社區發展旅遊規劃及社區培力計畫

  • 2014-02-18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09-12-31 ~ 2010-12-30
研究名稱 蘭嶼社區發展旅遊規劃及社區培力計畫
受託單位 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
計畫主持人 許毅璿
關鍵詞 蘭嶼、永續社區、生態觀光、保護區
摘要 一、研究緣起 蘭嶼原名紅頭嶼,主要是由火山噴發的熔岩及碎屑岩組成的生態環境;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所孕育的自然資源豐富多樣,許多珍貴稀有的動植物生長於此。再加上過去交通不便與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刻意隔離,使得海洋民族文化得以延續至今,演變成臺灣眾多原住民族中傳統文化保存相當完整的一族。然而近年來國內交通及生活品質提升,以及蘭嶼島上公共建設的擴充,旅遊人潮的成長明顯可見。根據交通部觀光局遊客人次的統計,蘭嶼的遊客自2001年的51,766人次增加至2009年的58,943人次;除了氣候因素的阻礙外,每年旅遊最旺季集中於7月間(2001~2009年之平均人次為7,971)。雖然觀光產業對於地方經濟有所助益,但對於脆弱的島嶼生態而言,若沒能事前避免可能的負面衝擊(如環境破壞、資源耗損等),島嶼資源的消失速率會相當快速。因此,如何在推動觀光發展的同時,將當地環境衝擊降到最低,並且保存原有文化及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地方產業,此乃為蘭嶼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調查旨在瞭解蘭嶼居民對於永續社區發展(包括生態環境、社會文化及觀光產業三個面向)所持之態度,透過問卷調查、參與式觀察及集體訪談法蒐集居民的看法。調查對象為設籍在蘭嶼、年滿二十歲且居住五年以上之居民,採立意取樣將問卷發放至蘭嶼地區六個部落(包括朗島部落、東清部落、野銀部落、紅頭部落、漁人部落、椰油部落),共發出204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186份,有效回收率達91.2%。三、重要發現 調查結果發現,居民對於永續社區三個面向「生態環境」、「社會文化」、「觀光產業」之態度皆高,尤其是20~29歲的居民相對而言較支持觀光產業發展。針對蘭嶼目前觀光消費價格的看法,居民認為「一般商品」相對最便宜;對於解說服務方面,「解說摺頁」表現最好,「解說牌」則不佳;在觀光資源維護方面,「環境清潔」受到居民肯定,而「道路規劃」則令人不甚滿意。綜合上述,66.7%的居民認為觀光發展對蘭嶼會造成負面衝擊,其中佔58.1%居民贊成劃設保護區。水域環境(54.0%)被認為是最需受到保護的範圍;保護區的經營應由私人團體(含雅美族自治)(51.3%)來自行管理。 四、主要建議事項 根據結果發現,本調查對於蘭嶼居民永續社區及生態旅遊發展提出以下建議,分別從立即可行的建議,及長期性建議加以列舉: □立即可行之建議 一、提升蘭嶼觀光資源 建議藉由政府或地方團體,長期對蘭嶼居民進行培力(empowerment)工作,例如辦理解說員、民宿與觀光專業訓練課程,還有文化資產保存、以及物種調查與自然保育等培訓課程,以保障蘭嶼居民就業權,提升居民有關生態旅遊之認知,有效管理及維護蘭嶼文化與自然資源,達到永續社區之概念。二、建立蘭嶼居民溝通管道 建議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於蘭嶼島上設立遊客諮詢中心,一方面可讓遊客享有蘭嶼旅遊諮詢的服務,另一方面可就地輔導當地居民,並建立與居民直接對話機制,減少資訊傳播的誤解,並瞭解當地問題,以產官學多方管道進行溝通,解決問題達成共識。 □長期性建議 一、建立保護區劃設之配套措施 劃設保護區可作為未來政府施政的目標,但在執行過程中相關配套措施必須完整,建議相關政府管理單位執行島嶼分區分級管理、年遊客總量分配、海域保育與漁產衝突、保育基金回饋、居民就業保障、保護區域地點劃設等配套措施。二、整合地方團體共管資源建議中央政府對於蘭嶼地區地方永續發展,可先整合地方團體(以民間團體、部落為單位),清楚劃分權責與管理模式,建構協同參與共管機制。

99年,永續社區,生態觀光,保護區,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