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期限 | 2009-12-31 ~ 2010-12-30 |
---|---|
研究名稱 | 東沙礁台底棲生物資源調查--東沙島潟湖生態系調查 |
受託單位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
計畫主持人 | 柯風溪 |
協同主持人 | 張桂祥、張至維、劉弼仁 |
參與計畫人員 | 魏杰、林于筑、黃朝生、蘇俊育 |
關鍵詞 | 東沙潟湖、水質、浮游生物、魚類、螺貝類 |
摘要 | 水質調查顯示潟湖內各測站水體之日夜溫差變化大,但鹽度變動小。潟湖內光照充足,適合藻類及海草等之生長。溫度、pH 及溶氧量在上午數值一般較低而下午較高,與漲退潮並無明顯關係。至於水中的營養鹽在各測站差別不大,與漲退潮也無明顯關係。 潟湖內浮游藻類種類組成分析發現,西測站是唯一受外海影響較明顯的測站,而其他四個測站之浮游藻類無論漲退潮均沒有太大差異。潟湖內各測站有數量眾多的淡水綠藻,且應是由東北站及東南站所流出。浮游動物豐度在各測站差異頗大,且類群組成亦明顯不同。浮游動物主要出現於鄰近潟湖口的西測站,且多為蝦類幼生,而內側測站之豐度明顯偏低。 魚類部份,兩次採集共採獲11 科13 種65 尾魚類個體,其數量及比例以鄰近潟湖口的西測站最高;位於潟湖中區的中測站次之;潟湖內側的東邊三測站最低。魚種組成之多樣性以西測站明顯高於其他測站,主要優勢組成為龍占魚科、白眼鲛科、鯔科、四齒魨科及鸚哥魚科之魚種,其他魚種則為零星出現。而由出現魚種的種類及體型可知,東沙島潟湖應為鄰近海域魚類重要的哺育場及攝餌場環境之一。 潟湖內的螺貝類定性調查共記錄到螺類9 科27 種,二枚貝5 科5 種。定量調查顯示花麥螺平均是4.0 隻/m2,其次是項鍊蟹手螺,平均是1.8 隻/m2,為潟湖的顯著種。螺類在潟湖內的分布並不均勻,越靠近出海口的西測站的種類和豐度較高,向東迅速遞減。而潟湖週邊潮間帶則記錄到螺類3 科7 種,二枚貝類1 科1 種。 沉積物的粒徑中間值呈現由潟湖口西測站的中等粗砂,向東側變粗成粗砂的趨勢,粉泥黏土含量百分比也略呈現由西測站向東含量逐漸增高的趨勢,但較內側的東北和東南測站的粒徑中間值和粉泥黏土含量則都異於其它三測站,並且有較大的變動。總碳含量以東北測站較高,總有機碳含量與總氮含量在開口、西側和東側的測站較低。 |
99年,水質,東沙潟湖,浮游生物,魚類,螺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