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與經營管理策略評析

  • 2013-01-10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11-12-31 ~ 2012-12-30
研究名稱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與經營管理策略評析
受託單位 國立台灣大學
計畫主持人 戴昌鳳
參與計畫人員 秦啟翔、蔡明憲、鄭安怡、劉商隱、楊青納、張鳳婷、張碩文
關鍵詞 東沙環礁、海洋保護區、海洋保育策略、生態熱點、指標物種
摘要 一、研究緣起 本計畫經由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歷年調查研究成果回顧,海域生態現況調查與國際珊瑚礁海洋保護區的經營管理案例研討,檢視國家公園分區與管理之適宜性及開放生態旅遊之適切性,並研擬未來保育研究及經營管理策略。 二、研究成果 歷年調查結果顯示,東沙島陸域生態屬於偏遠、小型、人類主導的島嶼生態系,具有生物相不平衡、脆弱性及轉換率高等特性。海域生態則屬於典型的珊瑚環礁生態系,在此廣大海域內,珊瑚、魚類及大型無脊椎動物的分布呈現空間變異,歷年珊瑚覆蓋率和魚類種數及豐度的資料顯示,東沙環礁潟湖區的生態已呈現逐漸復原趨勢。 為了解東沙珊瑚礁現狀,本計畫共進行4次、23處測站的潛水調查,包括東沙外環礁7個測站及內環礁潟湖區16個測站。就珊瑚覆蓋率而言,以外環礁測站較高,平均活珊瑚覆蓋率達80%以上。潟湖區的珊瑚覆蓋率則呈現較大幅的空間變異(10.5~71.5%)。調查期間各測站並未發現珊瑚大量白化的現象,但偶有棘冠海星出現。大多數測站的珊瑚覆蓋率皆達到健康珊瑚礁的標準,但是具有經濟價值的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的密度仍然很低,表示東沙環礁海域仍承受相當大的的漁獲壓力。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五年以來,依現行分區執行管理,並未發生資源利用衝突情形,而且海陸域生態都呈現逐漸好轉趨勢,因此目前的分區應屬適當,並無大幅調整之必要,但為便於經營管理,可做局部調整。其次,由於東沙海域及陸域生態都呈現復原趨勢,尤其是海域自然資源的現況符合開放海域遊憩活動的基本條件,但是由於目前東沙島的交通、住宿及生活設施皆不足,因此建議初期應以開放船宿觀光遊憩活動為主,待將來陸域各項服勤設施完備之後,再考慮登島及島上住宿的觀光遊憩活動。 三、主要建議事項 本計畫參考國際珊瑚礁海洋保護區的經營管理案例及五個國家海洋保護區經營管理策略,建議未來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經營管理策略,應先確立願景,建立25年為期的長程目標,並依次以5年為期,建立近程及中程目標,定期執行監測與評估,做為調適性管理之依據,以達成海洋生態保育與復育的目標。 綜合歷年調查研究成果及生態資源現況,本計畫建議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經營管理應以恢復原始地景、永久保護及延續生態系的健康與生物多樣性、推展海洋科學研究,普及海洋環境教育為長期經營管理方向。依據此願景,本計畫就陸域生態保育與復育、海域生態保育與復育、國際海洋研究站的設立與發展、海洋環境教育推展、氣候變遷的珊瑚礁保育策略及其他事項等,提出未來保育研究及經營管理之建議。

101年,生態熱點,東沙環礁,指標物種,海洋保育策略,海洋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