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珊瑚礁生態現況與變遷趨勢評估計畫

  • 2012-03-05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11-02-28 ~ 2011-12-29
研究名稱 東沙珊瑚礁生態現況與變遷趨勢評估計畫
受託單位 台灣珊瑚礁學會
計畫主持人 鄭明修
協同主持人 戴昌鳳、陳正平
參與計畫人員 林昕佑、陳登松、塗子萱、朱淑慧、郭道仁、鄭安怡、秦啟翔、黃建華、郭人維、蔡明憲、楊青納
關鍵詞 東沙、東沙環礁、珊瑚礁、生態資源
摘要   本計畫執行期間為2011年3月至12月底,分別於4月、6月、7月與8月前往東沙島海域進行4次調查,共完成27處測站的潛水調查與記錄,包括東沙外環礁的17個測站及環礁內潟湖區10個測站,進行珊瑚生物相、珊瑚礁魚類生物相與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生物相的調查。在珊瑚生物相方面共記錄石珊瑚類231種,黑角珊瑚1種,八放珊瑚類48種,水螅珊瑚6種,共計286種珊瑚,其中包括6新紀錄屬20新紀錄種。珊瑚礁魚類部分共記錄到408種魚,30種新增魚類中,有1種為臺灣新紀錄種:矮鳳鳚Nannosalarias nativitatis (Regan, 1909);另外29種東沙海域過去未曾紀錄過。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生物相共紀錄70科205種,以軟體動物所佔比例最高共有42科137種;棘皮動物為15科28種;甲殼類為13科40種,其中棘皮動物及甲殼類今年度皆有新記錄科及新紀錄種。   就珊瑚覆蓋率而言,以外環礁南南東方測站最高,珊瑚群聚的活珊瑚覆蓋率達92.5%。環礁內部潟湖區的珊瑚覆蓋率呈現較大幅的空間變異(5.5%-80.0%),顯示區域性的環境因子對珊瑚群聚的影響甚大。調查期間各測站並未發現珊瑚大量白化或棘冠海星攝食珊瑚等現象。與往年資料相較,2011年大部分設測站珊瑚覆蓋率略有增加的現象。就珊瑚礁魚類調查而言,環礁內、外及島邊彼此間的魚類群聚有明顯差異,與近年來的調查結果相同。依珊瑚礁總體檢的指標魚種檢驗方式,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內,石斑及大型經濟性魚類,明顯承受了較大的漁獵壓力。就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而言,2011年度調查物種數增加,環礁內外物種組成類群不同。不論是魚類調查或是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調查結果皆顯示,東沙環礁目前仍面臨採捕壓力,外環礁所面臨採捕壓力大於潟湖地區。   本計畫針對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未來經營管理的建議: 1.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未來應朝向海洋教育與生態觀光的方向發展。 2.促進外國學者進行學術研究交流,增加東沙環礁的國際能見度。 3.建立東沙解說軟體資料,規劃海洋生態導覽解說人員制度。 4.建立常態性生態環境監測制度。 5.開放東沙旅遊所面臨的交通船、研究船和碼頭未來規劃。 6.從嚴審查與監督東沙島新增設施的規劃與執行。 7.對於入侵捕撈漁船在外環礁作業仍應配合海巡署加強取締驅離,並且積極落實禁漁區的宣導。

100年,生態資源,東沙,東沙環礁,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