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海龜資源調查及復育評估

  • 2012-03-06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11-01-02 ~ 2011-12-29
研究名稱 東沙海龜資源調查及復育評估
受託單位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計畫主持人 程一駿
參與計畫人員 陳禾張、曾鉦琮、王筱雯、馮加伶、 郭 芙、張豈銘、邱靜詠、徐靖瑋、 陳 蓉
關鍵詞 東沙、綠蠵龜、產卵棲地、海龜救傷收容中心
摘要   東沙環礁曾為南中國海中重要的綠蠵龜與玳瑁之覓食棲地及重要產卵棲地,但因過度的開發、陸上及海中棲地的破壞,海龜族群已臨瀕危的程度,沙灘上幾乎看不到產卵海龜。此外,東沙環礁內的海龜,常因漁業混獲、疾病感染、受傷等天然或是人為因素,需進行救傷及治療,而這些傷病海龜的治療與照顧,對東沙海域的海龜族群之存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本計畫希望藉由調查東沙環礁內的海龜種類及族群現況和分布、產卵棲地的分布及環境因子、所面臨的生存危機、並協助海洋國家公園成立「海龜救傷收容中心」,且辦理國際海龜救傷研討會,提升國內對野生海龜救傷及照護的能力。最後綜合以上結果來評估劃設海龜棲地保護區之可行性。   東沙環礁內所記錄到的海龜共有綠蠵龜及玳瑁兩種,很可能東沙環礁為亞成龜的主要棲地。然而,由於大環境的限制過多,應費也不足,造成族群量的評估幾乎不可行。但由訪談中得知,東沙島東側海域較常發現海龜出沒。海龜產卵棲地之環境因子的調查顯示,表示東沙島的沙灘除了第三據點到焚化爐的北岸區,因沙灘縱深太短,及八據點因沙灘上堆滿了建築廢棄物外,均適合母龜產卵及龜卵的孵化。而島上沙灘深度在70cm左右的沙溫,應相當適合龜卵孵化,但會產生雌性比例較高的稚龜。沙灘上的海草多堆積不會影響海龜上岸產卵。   東沙島及環礁中的生存威脅包括沙灘上的消波塊會產生沙灘陸域化、產卵母龜族群已達〝生態絕跡〞的程度,以前常見的玳瑁也幾乎不見蹤影、島上的主管單位應加強保育類野生動物的處理訓練、海上非法獵捕海龜的行為仍然持續發生、珊瑚礁生態系也仍然不合適海龜棲息等。本報告也列出適合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現地海龜調查及救傷標準作業各項流程與調查表。   目前,「海龜救傷收容中心」目前已規劃完畢,海管處亦已發包興建中,本計畫並提出短、中及長程的經營規劃。我們也於2011年10月5日 (週三)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研習中心及10月6日 (週四)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水族實驗中心舉辦為期2天的〝臺灣海龜救傷及健康評估國際保育研討會〞,共有93人39個單位參與,我們同時利用此一研討會,訓練國家公園的相關人員,簡單的健檢工作。該研討會亦能能推動國內海龜救傷通報網的建立,及促進海龜生物學者與相關獸醫間的學術與實作經驗之對話。   最後,本調查就東沙島及環礁海域之海龜所面臨的存危機,提出五點相關的保育措施。在評估於東沙島上劃設海龜棲地保護區方面,雖然東沙環礁內的海龜族群,不論是綠蠵龜或是玳瑁,實質上均為瀕 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因此有必要劃設保護區,並進行即時且有效的保育工作。然而,由於現實環境限制太多,有效的調查工作難以進行,族群資料取得十分不易,現階段要劃設保護區,有其實質上的困難。尚需在海管處及海巡署的數年共同合作下,清除沙灘上的消波塊,及確實掌握其海上分布及〝熱點區〞後,才能劃設出有效的保護區範圍。

100年,東沙,海龜救傷收容中心,產卵棲地,綠蠵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