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白腹秧雞繁殖棲地調查計畫

  • 2015-01-08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14-03-31 ~ 2014-08-30
研究名稱 東沙島白腹秧雞繁殖棲地調查計畫
受託單位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計畫主持人 羅柳墀
參與計畫人員 林坤海、楊玉祥
關鍵詞 白腹秧雞、東沙島、繁殖棲地
摘要 白腹秧雞學名為Amaurornis phoenicurus 有4 個亞種,其中A. p.phoenicurus 為台灣及東沙島所見的亞種,在台灣的繁殖留鳥,分布於全台低地平原地區(劉小如等,2012),也是東沙島唯一的繁殖留鳥(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2008-2011、2013),棲息於島上的灌木叢。東沙島環境與台灣不同且缺乏淡水,白腹秧雞是否有不同的策略或行為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由於白腹秧雞繁殖季為每年3 到7 月(劉小如等,2012)本研究於103 年4 月到7 月期間每月於東沙島進行1週白腹秧雞繁殖領域及棲地利用調查,以了解其繁殖配對在島上的分布及偏好的棲地。 從4 月到7 月共發現48 處有白腹秧雞繁殖配對的地點,分布以東沙島東側的區域最多,有35 處。從6 到7 月共有20 處觀察到白腹秧雞的幼、雛鳥,雛鳥數量1 隻到4 隻,平均2.3 隻。在48 處白腹秧雞繁殖棲地內有出現的植物,比例最高為草海桐(27 處,56.25%)及林投(26 處,54.17 %),其次為白水木及牧地狼尾草(均為11 處,22.92 %)等,發現牧地狼尾草佔的比例很高,也瞭解白腹秧雞繁殖期偏好的棲地。根據調查結果及過程中的發現,我們建議應關注白腹秧雞族群的擴散與限制因素、復育原生植被、加強白腹秧雞的繫放與生態研究及控制、減少人為活動的干擾。

103年,白腹秧雞,東沙島,繁殖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