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水資源整體利用規劃

  • 2010-05-25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09-02-28 ~ 2009-12-30
研究名稱 東沙島水資源整體利用規劃
受託單位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計畫主持人 丁澈士
協同主持人 吳銘志
參與計畫人員 杜永昌、蔡欣恬、呂享儒、陳志勇、蔡亦文、湯珠孝、郭宏哲、楊哲宇、楊佑寧、李品醇、邱南殼、林榮潤
關鍵詞 水資源、海水淡化、地下水、污水
摘要   「東沙島水資源整體利用規劃」,係透過人工或是自然方式將東沙島之天然水資源做有效之利用與儲存,提升供水潛能。首先就島上地下水資源與使用現況之調查與檢討,對東沙島目前水資源(雨水、海水淡化)利用與廢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現況調查,並針對以往相關水資源規劃方案進行通盤檢討,進行水資源潛能評估工作。   一、東沙島現況:東沙群島所居住之人口為軍方之官兵,常駐人員約有200人。東沙島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應當妥善規劃開發當地作為觀光及保育基地。整體首重用水部分,地下水源尚稱充裕,但水質較鹹,並不適合飲用。目前島上設有海水淡化機,解決了長期以來的盥洗用水問題,至於飲用水則以台灣運補之礦泉水供應之。針對整體東沙島勘查,針對水資源整體評估方案進行調查,主要著重於地下水、雨水與海水淡化與廢污水。地下水部分:調查島內主要的水井總共8口,為水質調查評估重點。雨水部分:調查目前雨水蒐集的可行性並評估增加雨水蒐集區域。海水淡化及廢污水部分:調查目前用水情況及如何增加地下水水量,規劃將餐廳洗滌用水統一蒐集處理。   二、地下水質現況:整體水質分析得知,除海水淡化廠的滷水放流口(漁服站旁)之外,化學需氧量較高的地區為海淡廠抽水井、衛星站南側、及東光醫院廢棄井,其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則較為嚴重;此外,該地區總磷、硝酸鹽與大腸桿菌亦較高。另外,東沙島外圍海水與大潟湖的水質近似海水;然而,南側岬灣的出水口鹽度與導電度較低,當時屬海水退潮時段,水流由內往外海流出,因此,推測潟湖內可能有部分淡水流出的情形。   三、用水開發規劃分析:以東沙島設計規劃原則:首先建構完整GIS地形高程資料,並劃分集水區域並分析其土地利用狀況(包含開發不可開發區域),據以估算雨水最大利用潛勢。而整體雨水貯留利用規劃設計及出水能評估區域性雨水貯留利用應可分為分為建築物、地形與雨水評估優劣。   根據東沙島用水人口趨勢分析,根據開放觀光人口成長為10人/天、50人/天、100人/天與200人/天,分別從優先規劃工程進行分析,目前供水量為50噸/天,首先新設海水淡化廠增加40噸/天供應、乾式廁所與屋頂集水增加30噸/天、集合廠透水鋪面工程增加175噸/天、地面集水工程增加2,500噸/天。增設海水淡化廠為主要優先考量其供水穩定性佳,不易受到自然因素影響。其次為乾式廁所與屋頂集水,最後為地面集水包含透水鋪面等技術。   四、污水回收效益:島上主要有空軍、一中餐廳,為主要大宗洗滌水排放,將兩處餐廳放流水統一收集後,經由淨化槽將污水統一處理(二級放流標準),放流入停機坪濕地,立即改善東沙島潟湖的污染BOD、COD、SS、氮、磷排放。停機坪濕地主要有雨水涵養及底泥土壤吸附減緩放流水污染地下水,東沙島潟湖的放流水停止排放後,藉由海水潮汐交互涵養,逐年減緩污染潛勢。廢污水透過淨化槽將污水統一收集處理,達到二級放流標準,去除率為70%減少總磷(TP)13.8 ton/year,氨氮(NH3-N)49.2 ton/year,生化需氧量(BOD)懸浮固體(SS)219 ton/year。化糞池改善以乾式公廁或新式處理系統,可立即改善污染物排入地下水,如BOD、COD、SS、氮、磷等水體污染量偏高,達到水源水質標準。   五、效益評估:東沙島經執行調查與分析後提出規劃項目總共8項,而各項工作在執行上係就其重要性與優先性選擇亟需處理之工作項目優先辦理,並藉由分年分期方式推展各項治理工作,以力求治理工作之整理性與持續性。效益評估將依照整體計畫優先處理程度,主要效益可分為有形效益及無形效益,整體計畫區內災害直接與間接損失之減免。

98年,水資源,地下水,污水,海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