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景觀及原生植被復育計畫(二)

  • 2011-04-21
  • 海管處
計畫期限 2009-12-31 ~ 2010-12-30
研究名稱 東沙島景觀及原生植被復育計畫(二)
受託單位 中華大學
計畫主持人 蔡靜嫺
協同主持人 郭城孟、鄭文隆、周文杰、陳憲榮
參與計畫人員 葉慈青、邱鈺鈞
關鍵詞 植栽物候調查、育苗、撫育
摘要   東沙島位於南中國海北邊中的一個隔離地理位置,所以島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植物物種。例如:白避霜花、橙花破布子、海人樹、白水木、毛苦參、老虎心、匍地垂桉草、沙生馬齒莧等,是個生態資源極為豐富的地方。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在過去2 年多來蒐集當地重要植物種類的物候資料,對於物種年週期變化以及採種育苗時機已有初步的瞭解與成效;並在2009 年建置完成簡易網室與苗木馴化場,目前已經可以利用於生產苗木。   在東沙島培育採自東沙植株的苗木,除了減少運輸過程造成的耗損、以及在培育過程避免雜草污染的風險之外,也可降低因輸入種苗所帶來的外來種與外來基因移入的風險,進而保存當地生物的基因多樣性。但是,目前東沙管理站現場執行人員絕大多數非相關背景,缺乏植物物候調查、苗木培育、撫育相關操作訓練。因此本計畫案的物候調查、育苗與馴化標準作業流程之編寫,可提供東沙管理站人員、保育志工未來從事景觀與原生植被復育之相關業務時之參考。   本計劃選擇19 種植種作為未來育苗的優先考量,包含木本植物15 種,分別為海人樹、草海桐、葛塔德木、亞洲濱棗、檄樹、白水木、止宮樹、欖仁、白避霜花、橙花破布子、瓊崖海棠、老虎心、毛苦参;以及多年生草本植物4 種-馬鞍藤、濱刀豆、沙生馬齒莧、匐地垂桉草。針對各植種建議使用實生苗、扦插、高壓、分株及現地小苗等培育方法,擬定適合當地育苗標準作業流程,作為未來東沙島育苗操作之參考。計畫案中並提出適當的撫育方法,以利育苗過程及移植得以順利進行,進而提高苗木存活率。

99年,育苗,植栽物候調查,撫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