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海草床的寶石-翡翠蜑螺

  • 2011-10-28
  • 海管處

當檢視我的壓箱貝殼標本,眼尖的人會發現我的翡翠蜑螺的採集地竟然在高雄彌陀的海邊,如果去過高雄彌陀,你會發現那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漁塭,連著長長的海堤,過了堤外就是堆滿消波塊的沙灘,我就是在這裡撿到我這一生中第一顆翡翠蜑螺,那只是一個空殼,雖然我每次來總是希望能再撿到一顆,當然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之後再也沒看過它,偶而聽說綠島有它,但是我無法理解,綠島和彌陀的棲地怎麼會有關連。直到認識了東沙島,在潟湖裡的海草床找到了它,同時也解開我心中多年的謎。
海草上的活寶石-翡翠蜑螺(汪秀敏拍攝)
海草上的活寶石-翡翠蜑螺(汪秀敏拍攝)

一開始是在中興大學念博士班的承錄,興沖沖的從東沙打電話傳回來東沙有翡翠蜑螺的訊息,蘇小弟登島幫我帶回來第一隻標本,圓圓的工作就是確認分子資料後,小銘開始記錄,實驗室開始從收集來的文獻,一步一步整理出翡翠蜑螺的生態及生活史的資訊,這才知道這些一顆顆美麗剔透,如翡翠寶石般的生物一定要住在海草上,而且從食衣住行的都和海草緊密相連。
翡翠蜑螺碧綠點綴白斑條紋的殼色,並不是偶然,如果你站在退潮後的海草床上,陽光閃耀的波影下,你會發現翡翠蜑螺的充分利用海草給他的保護色,提供了百分之百的掩護。海草的葉片,除提供了它的多元立體的活動棲息空間和和隱蔽的棲所,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的來源。
翡翠蜑螺的殼色碧綠點綴著'白斑條紋(汪秀敏拍攝)

翡翠蜑螺的殼色碧綠點綴著'白斑條紋(汪秀敏拍攝)

我們熟知的漁舟蜑螺或石蜑螺在攝食的時候,是以齒舌從岩石、底泥或水生植物的表面刮食微細藻類,但是屬於水彩蜑螺屬( Smaragdia )翡翠蜑螺的攝食方式大不相同,而發展出適應棲息在海草床的攝食方式。我們先看看其他蜑螺的齒舌,可以看到最靠近邊緣齒的是一排側齒特化變大的銳利齒突,成為刮食底藻的利器,這一個特化的趨勢在水彩蜑螺的成員更是明顯而誇張,側齒的齒突發展得更大而銳利。為什麼他們要有大型化且銳利的側齒呢? 原因是水彩蜑螺利用側齒來穿刺海草的表皮細胞,因為被子植物的纖維素細胞壁相對於藻類是堅韌的,並且耐酶消化,所以水彩蜑螺會用的齒舌穿刺刮破海草的纖維表皮,再吸取海草的原生質,這個特點是他演化成功適應海草床的關鍵,因為這個特徵,分類學家把他獨立成水彩蜑螺亞科(Smaragdiinae)。
翡翠蜑螺啃食過的痕跡(汪秀敏拍攝)
翡翠蜑螺啃食過的痕跡(汪秀敏拍攝)

翡翠蜑螺和其它的蜑螺一般都是雌雄異體,但是他們不會產生具有碳酸鈣外殼的卵鞘,當我們小心的檢視海草的葉片,會看到一顆顆透明的圓形的果凍膠,那就是翡翠蜑螺的卵塊,透過透明的卵塊裡面可以清楚的觀察到胚胎的發育,這些活力十足的胚胎會發育到披面幼蟲期後,再突破卵鞘開始隨著潮汐和洋流它進行浮游生活,尋找下一片海草葉片附苗,開始它的和海草床的親密生活。

透明圓形果凍膠-翡翠蜑螺的卵塊(汪秀敏拍攝)
透明圓形果凍膠-翡翠蜑螺的卵塊(汪秀敏拍攝)

我的標本中的第一顆翡翠蜑螺,是我大二時在彌陀海邊撿的,翻閱高雄縣誌可以看到以前阿公店溪出海口是一大片的潟湖,一路連接到永安濕地、興達港,日據時代修路圍堤改變了河道,填海造陸、築堤成塭、填海蓋電廠,天然的海岸濕地消失,潟湖的環境改變,當然翡翠蜑螺就從台灣西海岸消失了。
我們已經失去西海岸的翡翠活寶石,那是不是應該要好好珍惜東沙潟湖的這一群寶貝,不要讓他們再度變成下一個回憶。

Phylum: Mollusca - (Linnaeus, 1758) Cuvier, 1795
Class: Gastropoda - Cuvier, 1795-
Order: Neritimorpha - Cox & Knight, 1960
Family: Neritidae - Rafinesque, 1815
Subfamily: Smaragdiinae 
•Genus: Smaragdia Issel, 1869•Specific name rangiana - (Recluz, 1842)
•Scientific name: - Smaragdia rangiana (Recluz, 1842)
Issel A. (1869). Malacologia del Mar Rosso. Ricerche zoologiche e paleontologiche.
pp. I-XI, 1-387, Plates I-V. Pisa. page 212. (Italian)

文:高雄醫學大學/黃彥銘  林怡如 蘇俊育 邱郁文
本文轉載自邱郁文博士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