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中飛翔,海龜保育講座回顧

 

遇到擱淺或不小心補到海龜請撥打118通知海巡署

本處在106年4月16日辦理「在海中飛翔:海龜保育講座」,邀請到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李宗賢獸醫來帶大家認識海龜,並分享遇到擱淺的海龜時緊急處理的方法。在講座開始前,李獸醫才剛在電話中緊急協助海巡署的弟兄為一隻不小心被漁民捕獲的海龜進行安置,守護海龜不遺餘力。

為什麼海龜救助要撥打118通知海巡單位協助?主要是因為船泊在出海、回港時,都要經過海巡單位安全檢查程序,海龜屬保育類,若出海帶回,均需依法通報,如果海龜受了傷,此時就需要透過海巡單位的人員立即連絡獸醫協助初步檢查、安置及後續送醫事宜。因此,當遇到需要可能需要緊急醫療、安置的海龜時,第一時間是可以通報海巡單位予以協助。

海巡人員協助救援海龜及丈量安置(圖片由李宗賢獸醫提供)

海巡人員協助救援海龜及丈量安置(圖片由李宗賢獸醫提供)

海龜、陸龜大不同

李宗賢獸醫說明海龜與陸龜的不同

李宗賢獸醫說明海龜與陸龜的不同

海龜與陸龜最大的不同就是,海龜由於需要長時間待在海裡活動,所以前肢及後肢呈扁平狀形似船槳,前肢會演化的比較長,便利在海中游動。陸龜就像人類、大象一樣需要站立,所以四肢是較粗短的;然而「縮頭烏龜」一詞,也僅適用在陸龜上,因為陸龜受到驚嚇時會把頭縮到背甲裡,而海龜的頸椎與背甲是相連的,所以無法將頭縮到背甲內。

海龜的天敵

海龜的天敵很多,從卵的型態到孵化的過程就開始危機重重,剛孵化的小海龜從沙灘到海裡的這段路程,會遇到螃蟹、蛇及海鳥等各種陸地掠食者,好不容易爬到了海裡,在長大為成龜的30-50年間,又要面對海中魚類的掠食,不過等到長大到具有可以對抗洋流游泳能力之後,天敵基本上就只剩下鯊魚以及人類了。

李獸醫說到這段時,則語重心長的說:「在救傷中心裡遇到需要急救的海龜通常大多都是人為所造成」。

海龜被漁網纏繞、誤食塑膠袋、魚鉤...等垃圾這些情形早已不是新聞,被漁網纏繞的海龜就像人類一樣,會因為緊張導致快速換氣,而被纏繞住的四肢影響了浮出海面換氣造成窒息而死;誤食垃圾,無法順利排泄造成腸胃阻塞或穿孔,腸胃阻塞會讓海龜無法潛水進食,最不好的狀況是海龜長期吸收海洋垃圾中釋放出來的不良物質,影響到賀而蒙,產生奇異病變。 有研究機構在2005 -2015年蒐集擱淺海龜及救傷中心的數據,就發現誤食垃圾的比例在近10年內是上升的,人類造成的海洋垃圾問題嚴重。

地中海的研究機構於2005-2015年間針對誤食垃圾的海龜進行統計數據分析(圖片由李宗賢獸醫提供)

地中海的研究機構於2005-2015年間針對誤食垃圾的海龜進行統計數據分析(圖片由李宗賢獸醫提供)

海龜不經常上岸

海龜一生中除了產卵外,還有剛孵化時的小海龜由沙灘爬行至海裡,基本上都是待在海裡生活。通常海龜產卵的時間都是在晚上,所以如果在白天的沙灘上看到海龜,有可能是這隻海龜生病了。

記得在撥打118通報救援海龜時,先目測告知海龜的背甲長寬,讓前去處理的人員知道需要帶多大的搬運箱。而在等待海巡人員前來的期間,可以使用濕布或在牠的背甲上潑水持續保濕,避免擱淺的海龜過度的曝曬導致死亡。

李宗賢獸醫提供給海巡署人員使用的海龜緊急安置手冊(圖片由李宗賢獸醫提供)

李宗賢獸醫提供給海巡署人員使用的海龜緊急安置手冊(圖片由李宗賢獸醫提供)

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

活動現場除了對海洋熱心的志工外,也有家長帶著小孩一同參與

活動現場除了對海洋熱心的志工外,也有家長帶著小孩一同參與

在臺灣,海龜保育的教育宣導不曾停歇過,除了建立大眾保育觀念外,亦期許未來落實應有的實際作為。美國佛羅里達(註1),在海龜繁殖的期間,岸邊住家及商家會將燈光降到最低,為的是不讓人為的光害干擾了海龜上岸產卵或誤導剛孵化的小海龜前進大海的方向造成死亡,就是一個對海龜保育友善良好的作為。

李獸醫在講座活動的最後分享了最近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野放海龜活動內容,活動對象除學校團體,還邀請了宗教團體參與,宣導放生的正確觀念,擴大保育宣導範圍,讓更多人看到保護海洋的重要。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不仿就讓我們在關懷海龜之餘也想一想:我們還可以為海龜、為大海做些什麼?

註1:參考資料  National Fish and Wildlife Foundation (NFWF)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