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島學習─澎湖南方四島居民生態旅遊經營研習會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稱本處)於5/14(六)舉辦「澎湖南方四島生態旅遊經營研習會」,行程涵蓋七股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台江國家公園、四草紅樹林生態以及鯨豚館,此活動邀請澎湖南方四島當地居民至台江國家公園現地參訪,希望透過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的產業學習,並在彼此的互動交流間,破除一般人對國家公園純粹保護自然環境的迷思。

澎湖南方四島居民於台江國家公園廣場合影留念

澎湖南方四島居民於台江國家公園廣場合影留念

當日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先行介紹台江區域虱目魚產業的人文紀錄,以及虱目魚產業中特殊的點魚歌文化,四島的居民則提出傳統捕魚文化與國家公園管理的議題,以及遊客對生態環境造成傷害的狀況。透過交流,民間與政府不僅能共分享對生態、文化價值觀差異的合作模式,也激發雙方共同思考:如何在利於觀光與傳統文化的條件下,同時進行生態資源的保護。

澎湖南方四島居民詢問有關傳統捕魚與國家公園管理的問題。

澎湖南方四島居民詢問有關傳統捕魚與國家公園管理的問題。

當日下午,南方四島居民至四草紅樹林區域,搭乘竹筏體驗紅樹林的魅力,了解在地人對於紅樹林生態的保存與生態旅遊如何取得平衡。隔天,四島的居民參訪了台南幾處觀光工廠及菁寮社區,透過觀摩取經了解觀光經營的內涵,提供未來四島觀光經營與社區營造的發想素材。

澎湖南方四島居民搭乘竹筏體驗紅樹林的魅力。

澎湖南方四島居民搭乘竹筏體驗紅樹林的魅力。

島嶼交流的促進與學習

事實上,去(104)年9月,在本處與南方四島兩位村長積極合作下,四島居民就曾經至墾丁國家公園參訪,此兩次活動的目標,都是希望能提供不同地區的產業學習機會,透過參訪交流的經驗,激發起居民的社區參與感,雖然目前四島居民僅少數人居住在島上,但個個卻是重要的成員,身負帶動澎湖南方四島的生態旅遊與觀光使命。

澎湖南方四島之東、西吉嶼是清朝時期,廈門與鹿耳門正口對渡這條航道進出黑水溝的重要指標,其中東吉嶼島上貿易曾經盛極一時,日本時代曾在此派兵駐紮、設置燈塔,目前仍保留不少日式建築遺跡;西吉嶼則因島上生活機能不便,政府輔導遷村,因此目前島上已無人居住;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兩島開發較晚。四島因環境險惡或因風水等考量,常設置石塔、碑石鎮風止煞,化解厄運,祈求平安;同時常見以玄武岩為主要材料、硓跍石為輔的防風牆圍繞田地,種植作物的菜宅景觀,其中以東嶼坪嶼依山而建之龐大梯田式菜宅更是代表澎湖南方四島特有的農業人文地景。

由於南方四島生態多元,有豐富的珊瑚礁生態、保育類野生動物、獨有的玄武岩地質,亦富含歷史人文景觀,為守護海洋以及保存當地特殊的建築人文風情,遂於民國103年6月8日成立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這第九座國家公園的成立,背負了眾人對海洋生態保育的期待。

讓居民回鄉的永續使命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成立已近2年,但其實原居於此的居民多半因生活機能因素移居澎湖本島,或就近移居至台南或高雄,因此即便像是東吉島有200多人設籍,卻只有十幾個居民長住島上,但伴隨國家公園成立,也逐漸帶入了觀光業,因此,在本處積極推動在地經營管理工作之際,如何結合在地民眾力量合共同守護,也是需要長期投入資源推動的重要工作,更重要的是,持續保存與修護島上的人文景觀與建築,讓獨特的島嶼習俗文化的傳承繼續下去,成為獨有特色的國家公園。

保護與經營的議題就像兩面刃,若要相輔相成,則必須建立在政府與民眾雙方的共識上,因此本處希望透過各種產業學習的活動,推展社區培力工作,引導民眾對自己故鄉的重視,凝聚社區的資源,發揮文化創意,並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吸引更多在地的後代回鄉經營自己的故鄉,共同參與透過社區營造結合生態經營的方式來推動澎湖南方四島的在地發展,唯有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投入,方能帶動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改變,亦才能真正朝向具有生態資源與環境價值的永續島嶼。

本處積極推動政府資源與社區生計結合發展。

本處積極推動政府資源與社區生計結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