咾咕石、老故事

 

從民國87年嶼坪國小廢校後,東嶼坪人就遷移到了馬公三多路上,可說是建立了新東嶼坪社區。來自東嶼坪的年輕人-大清,在暑假期間回到久違的東嶼坪嶼。大清跟著阿公往後山一路晃去,港口、池府廟、老宅前的一條通、屋後陡直土坡上的菜宅、平坦如桌的方山、屋前的沙灘與石粽子......本來覺得很熟卻又不是那麼瞭解的老家,在這個時候突然清晰了起來。

大清邊散步邊聽著阿公說起從前,後山夾出山坳,山坳裡擠著厝,居民在山坳中躲著風,厝前是海,海邊為港,阿公說這叫「坐山觀局」,「局」就是「水」,也就是靠山面海,男人開門向海去捕魚,女人後山築菜宅種蔬果。

澎湖聚落空間演示圖

澎湖聚落空間演示圖
(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咾咕‧燕鷗.珊瑚海」)

說到這裡,阿公不得不提到,早年在東嶼坪嶼男人要娶某成家前,得到海邊擔3年的咾咕石,囤到足夠時才可以蓋屋,通常要囤3年呢!咾咕石跟玄武岩形狀雖然歪歪扭扭,在堆疊完成後會使用一種砱仔燒製而成的石灰去塗抹填縫。砱仔是一種堆積於澎湖海濱的珊瑚礁碎屑,部分含有孔蟲或貝殼砂...等。後來日據時期,水泥、洗石子這些材料開始引進澎湖後,就漸漸少用咾咕石蓋屋了。

家屋牆面與菜宅牆面比較圖

家屋牆面與菜宅牆面比較圖
(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咾咕‧燕鷗.珊瑚海」)

大清望向前山、後山那一望無際的菜宅,心中不解古人為什麼要那麼辛苦,要大費周章砌菜宅給菜住。阿公說道,因為澎湖一年之中,有半年籠罩在東北季風的威脅下,狂風吹襲時,風中挾帶著海洋水氣的鹽分,對農作物有摧毀性的影響。面對又強又鹹的東北季風,如果不砌菜宅,蔬菜就會因此而乾枯。在當時,能收成的主要作物有高梁、地瓜及花生。女人在菜宅收成作物後,搭配男人補回來的海鮮,烹調一頓佳餚讓一家溫飽。

東嶼坪嶼的後山有一個個模糊的墓圈,幾乎都是玄武岩圈成,其中也摻雜了少數的咾咕石。在早年這些墓圈是東嶼坪人在幕終之時的最後一個家,而現因時代變遷,大多已遷葬至澎湖本島。

用當地石材砌起的菜宅

用當地石材砌起的菜宅
(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咾咕‧燕鷗.珊瑚海」)

玄武岩圈成的墓圈

玄武岩圈成的墓圈
(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咾咕‧燕鷗.珊瑚海」)

聽了阿公講古,大清瞭解到咾咕石在東嶼坪嶼上,不僅是早期讓居民安居樂業,取得溫飽的一種建材,也是當地構成家庭的一個重要文化元素。

以上的小故事,是不是讓人更了解到咾咕石對於澎湖南方四島居民而言,從結婚成家、農作菜宅乃至最後安息的墓圈,竟是如此其密不可分,下次若有機會來到澎湖南方四島時,不妨停下腳步看看這些獨有的咾咕石建築,將會發現更多先人就地取材的文化智慧。想要認識更多有關澎湖蔚藍海洋的珊瑚礁生態、壯觀的玄武岩地景,以及島民善用自然資源創造出的島嶼風情,歡迎至本處機官網站/多媒體專區線上瀏覽「咾咕‧燕鷗.珊瑚海電子書」。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