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是…如何在人與自然間和諧共處

 

106年7月16日本處辦理「海洋保育系列講座活動:海洋保育的公民參與」講座,邀請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林育朱專案經理來談談在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 工作的內容,包含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如何監督,讓大家更能了解NGO組織背後的成果與歷程。

什麼是NGO環保團體

「大家知道環保團體的工作是什麼嗎?」留著俐落的短髮,一身古銅色膚色的林經理,在自我介紹後便直接向聽眾提出這個問題,面對在場的聽眾疑惑表情,林育朱便接著說明大眾對環保團體的印象,總是與激烈社會抗議活動聯想在一起,甚至是被貼上阻礙經濟發展的標籤,其實環保團體的奉行價值,最終是希望人類能和大自然和平相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所設立的網站累積了國內外環境新聞議題與環境事件,包含環境事件新聞翻譯,全台各地環境事件、參與環評會議,為相關事件留下記錄,是一個資訊豐沛的環境資料庫。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除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外,地球公民、黑潮、綠色和平、荒野保護協會也是知名的環保團體。

△除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外,地球公民、黑潮、綠色和平、荒野保護協會也是知名的環保團體。

為了環境保護的環境信託

講座上林經理分享了國內知名環境信託的案例:彰化國光石化(八輕),這是臺灣首次以環境信託方式號召民眾參與環境行動,引起廣大民眾支持。

環境信託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來永續經營,具有落實保護環境的明確的目的性,環境信託的資產,僅能「專款專用」於其信託本旨及契約中所載明之事項,無法任意變更處置,環境一旦受專業妥善維護管理後,所造成的好處及獲利,則是由「不特定的多數人」來共享公益,所以是一種集合民力及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環保事務的方式。

聽眾專注聆聽國光石化案例分享

△聽眾專注聆聽國光石化案例分享

「環境信託 — 給大地一個永恆的許諾」一書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8年所出版。

△「環境信託 — 給大地一個永恆的許諾」一書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8年所出版。

協助在地人的工作假期與珊瑚礁體檢監測

接著林經理又分享了台東杉原海岸美麗灣飯店事件,這個案例除了財團將土地私有化侵害鄰近阿美族原住民部落在傳統領域採集的文化習慣外,也影響了沙灘上海龜產卵的棲地及海中的珊瑚礁生態。杉原海岸是屬於沙岸地形,飯店建築物建在離海岸很接近的在沙灘上,除了現有建物使用上的公共安全疑慮外,施工期間產生的廢土被海水沖刷至海中形成淤積,導致珊瑚被泥沙覆蓋而無法進行共生藻行光合作用及與海水物質的交換,長期下來就會導致珊瑚缺氧甚至死亡。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這個事件中提出在地工作假期及珊瑚礁體檢計畫,在地工作假期是結合志工服務與生態旅遊二大主題,志工服務在於協助在地人文環境、生態保育、社區維護以及歷史建物的保存,而生態旅遊行程的住宿、導覽則由在地人士協力提供,創造實質在地人經濟效益;珊瑚礁體檢是調查人員實地潛入海裡了解珊瑚確健康狀況,並記錄周邊海域的生態情形。除了台東杉原海岸、比西里岸外,多年下來協會已在全台各地累積許多珊瑚礁監測資料,像是記錄了莫拉克颱風對蘭嶼珊瑚礁的影響、台東美麗灣飯店興建過程中當地珊瑚礁的逐漸衰退,見證了長期監測資料累積的重要性。

杉原海岸中礁、南礁歷年底質調查記錄

△杉原海岸中礁、南礁歷年底質調查記錄
(圖片翻攝於林育朱簡報圖表)

定期監測海洋廢棄物

在面對海洋廢棄物污染嚴重的情況,林經理分享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監測海洋廢棄物的方式,協會自2013年起於桃園沿岸、新北北海岸、基隆八斗子海岸...等地區設置檢測區,每個月均協同關心海岸的民眾及其他環保團體定期前往淨灘,同時將檢測區回收回來的廢棄物進行分類作為監測海洋廢棄物的大數據來源,協會近兩年蒐集的數據中發現,最多的是煙蒂,其次依序為瓶蓋、免洗餐具、塑膠保特瓶。

本處早於2011年開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灘廢棄物監測,利用東沙島上設立多個樣區,每月由本處駐人員會同海巡署東沙官兵共同進行海灘廢棄物清理及淨灘工作,並由清理集中的廢棄物中分析出其來源產地及種類,其中以寶特瓶、保麗龍、泡棉類最多,而這些長期監測的分析資料每月定期公開相關數據於本站:保育研究/保育巡查/海灘廢棄物監測單元,歡迎各界參閱使用。

透過消費,選擇世界的樣貌

舉例來說:海洋垃圾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但其實海漂垃圾都是陸地上人為造成的,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有什麼方式能將環境保護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位於荷蘭的芬洛市(Venlo City),將「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C2C)的永續概念內化為城市生產基因,就是希望當生產者在製造商品時,能夠一併想到最後如何由廣大市場上回收自家產品並再創造綠色循環經濟的過程,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再利用,從生產源頭開始就消除消費行為所製造的垃圾問題。

搖籃到搖籃的生物和技術設計概念流程圖

搖籃到搖籃的生物和技術設計概念流程圖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adle-to-cradle_design)

保育沒有正確答案,而是如何在人與自然間和諧共處

環保團體一直站在守護大自然的那一方,經常與大環境中各項經濟開發行為有所爭議,為了在這些爭議中實踐環境永續理念,除了必須保有為環保而努力的堅定立場,也需要持續不斷努力與在地居民、財團、政府溝通協調,才能在人類活動與環境保護間取得互利互助的平衡,林經理在講座最後也不忘提醒大家,別忘了隨時關心身邊所發生的環境新聞與事件,分享正確的環境訊息給你的親朋好友,讓環境議題真正能在受重視之餘而集大眾之力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