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廖震亨研究員在東沙島西岸進行例行性生物採樣調查時,於海草床間沙地發現一尾體長約4公分、體色黝黑的小魚,經採集回實驗室觀察並鑑定其種類,證實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未發現過的新紀錄科、種魚類---五絲多指馬鮁(ㄅㄚˊ)(Polydactylus plebeius Broussonet, 1782)之幼魚。
五絲多指馬鮁屬於馬鮁科(Polynemidae)、多指馬鮁屬(Polydactylus),屬經濟魚種,最大體長約45公分,主要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一帶,台灣則分布於北、中、南部及離島的沙泥質、水深20米以下之淺海。五絲多指馬鮁體呈側扁延長,吻部鈍圓,有時雖會對小型魚類有掠食之行為,但主要仍以沙泥中的魚、蝦、蟹、多毛類等為食,因其食性之故,口呈下位便於覓食。
五絲多指馬鮁其胸鰭下方具有5枚游離之絲狀軟條,故而得名,這些特化的鳍條是他們的覓食感測器,利用其上特殊之感覺細胞,可以偵測躲藏於海底沙層中的底棲生物,一旦探尋到生物蹤跡,再以口器挖掘覓食。擁有如此準確而高效率的覓食方式,稱此魚為「海中的生物探測器」可說是一點也不為過。
馬鮁科魚種成體多有群居性,且有季節性洄游的情形,正常成魚體色為銀灰色,此次採集到之五絲多指馬鮁因為獨棲之幼魚,且因環境緊迫之故,體色呈現不均勻之黑褐色,搖頭晃腦的模樣相當特別,在研究人員解開其身世之謎後,已攜回原處野放。
東沙島西側的海草床,其間交錯多種其他型態的生態環境,如沙地、塊礁等,多者共同營造出奇特且生物多樣性相當高的棲地環境,馬鮁科魚種以往從未發現於東沙環礁附近海域,加上本次研究人員發現之個體僅為單獨的幼體,其成魚是否有一定族群棲息於此一海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調查方能瞭解。(文/東沙管理站約聘研究員 廖震亨)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新紀錄魚種-五絲多指馬鮁 (P. plebeius) (王筌宥/攝)
東沙島西岸海草床參雜各種不同棲地類型,生物多樣性相當高。(廖震亨/攝)